background image

化碳以及生成的有毒物质,也成为目前光伏研究方面急需解决问题。

二、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 载流子的产生:
光伏太阳能电池简单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材料吸收入射光产生电子
与空穴对。而入射光的光子能量必须大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因此,光生电流的密度

J

sc

跟半

导体的禁带宽度成反比,半导体的禁带宽度越宽光生电流的密度

J

sc

越小。而转移到每对电子

-空穴的能量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成正比。因此,要取得最大的能量转换效率存在一个

“最

优化

”禁带宽度(~1.1ev),在这个条件下,大概有一半的入射光能量能够转换成电流。而

这个条件只是理想情况下的理论值,而实际当中光学器件造成的能量损失,以及传输过程
中的能量消耗使实际获得的效率远远低于理论极限。而且半导体也不能吸收所有入射光的能
量,特别是间接禁带半导体,它对光的吸收系数很低。因此,具有高吸收系数的直接带隙半
导体适合制作光伏太阳能电池。

载流子的分离:

第一步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内部电场的作用
下分别向两个电极移动,电子移动到阳极,空穴
传输到阴极。此时,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开路电

V

oc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

I-V曲线如右图

所示。黄色部分表明的是最大输出功率,而最大
输出功率与

I-V曲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的比值

称为填充因子:

FF(fill factor)。FF、

V

oc

 和

J

sc 

是评价光伏电池性能的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开路
电流理论上可以达到

E

gap

/

但实际当中由于载

流子的复合以及热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差不多只
能达到

E

gap

/2q

FF的值跟半导体的禁带宽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理想情况下,FF与禁

带宽度成正比。因此,在考虑

FF、

V

oc

 和

J

sc 之后,

可以得到一个半导体带隙宽度的最优值:

1.5 

eV,

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光电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为

30%。

因此,

GaAs、InP、CdTe等用有与该最优带隙宽度的半导体,成为制作光伏太阳能电池

的首选材料。但是,

GaAs、InP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太高,而CdTe有毒。而硅材料制作的太阳

能电池,虽然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

25%的转换效率,但是只不过是在小面积上实现的,在

大面积的商业化模块方面远远达不到这个值。目前,商业化的晶体硅光伏模块的效率维持在
15%左右。而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率,人们发明了多结型逐级放大光伏电池以及聚光太阳能
电池,目前的效率已经超过了

40%,但制作过程精密复杂,成本昂贵,一般只应用于空间

领域。

三、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1 晶体硅光伏电池

     
目前晶体硅光电池占到市场总量的
80%左右,而其他类型的电池总共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