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利,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当无法避免叠合错洞布置时,应按有限元方法仔细计算分析并在洞
口周边采取加强措施或采用其他轻质材料填充将叠合洞口转化为规则洞口的剪力墙或框架
结构。

 

  

1.5 剪力墙的加强部位 

  (

1)抗震结构中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应作为加强部位。而剪力墙顶层、楼电梯间墙等不宜

作为加强部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塑性铰部位可以有更明确的措施。

 

  (

2)为安全起见,设计剪力墙时将加强部位范围适当扩大,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

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

1/8 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

超过

150m 时,为避免加强区太高,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 1/10。 

  (

3)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底部塑性铰出现都有一

定范围,该范围内应当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2.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横向剪力墙及楼盖所组成的空间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和

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纵、横向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都很
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小,因此这种结构抗震及抗风性能都较强,承载力要求也
比较容易满足,因此适宜于建造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

 

  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8 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

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8 的剪力墙,剪力墙主要承受两类荷载:一类是水平荷载,包括水平

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另一类是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在地震区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
的影响。

 

  剪力墙的内力分析包括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在竖
向荷载作用下,各片剪力墙所受的内力比较简单,可按照材料力学原理进行。在水平荷载作
用下,剪力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则比较复杂。

 

  剪力墙按受力特性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整体剪力墙、不开口整体剪力墙、双肢墙(多肢
墙)和壁式框架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其相应的受力特点、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
也不相同,因此计算其内力和位移时需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例如,整体剪力墙如一根悬臂
杆件,在墙肢整个高度方向上,弯矩图既不发生突变又不出现反弯点,变形曲线以弯曲型
为主;不开口墙与双、多肢剪力墙,在连梁高度处的墙肢弯矩有突变,但在整个墙肢的高度
方向上,它没有或仅仅在个别楼层才出现反弯点,剪力墙的变形曲线依然以弯曲型为主。总
之,剪力墙的受力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能反映其形态的结构体系计算。

 

  

3.剪力墙设计的建议 

  

 剪力墙的布置应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

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剪力墙墙肢截面宜
简单、规则。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
恒荷载较大处以及楼梯处。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不能对称时,
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
续、均匀。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

(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从抗震性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剪力墙数量越多越好;从经济性考虑,数量太多会使结构刚
度和自重很大,地震力和材料用量增大,造价提高,基础设计困难。因此,剪力墙的数量应
适宜,只需满足侧向变形的限值即可。因为在地震时全靠剪力墙抵抗地震剪力,建筑结构设
计时成片的剪力墙最好对称布置,遵循

“均匀、对称、周边、分散”的原则,可以取得比较理想

的设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