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方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合理组织交通,减轻地面上各功能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特
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体处理通风和光影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
建筑小气候,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
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
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2.2 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
协调等,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
建筑朝向和建筑体型;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
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
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建筑方案应合理确定建筑体型。建筑的细高比越
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

1:4(高:宽)。因此夏

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仅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型
系数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3 建筑技术设计 

  生态建筑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而且应该在建筑材料、施工、节
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首先,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通过适度使用现

“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特殊物质的选用,提倡使

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应该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建材等天然
节能型材料

”。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

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将空间分
隔,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活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物限高、
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外保温采
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
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玻、三玻、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面
采用倒置式,以挤塑板、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能有效延长防水层的使用
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龙头等,成规模的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
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
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了环境,又实
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节地方面,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
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的使用。构造节能,在建筑细部
上采用百叶窗、遮阳构架和传统的木板帘等手法,对于单体建筑出挑的阳台、有项的或敞开
的外廊都可以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

 

  生态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
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是把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
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
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推广低技术策略。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
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

“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

“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将为建筑
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