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全线设置雨水管道,排水设计结合具有排洪功能的涵洞分段排除,以减小管径和埋深。
由于地处平原地区,地形起伏不大,考虑到今后城市化路网形成,雨水汇水面积主要考虑
道路两侧

200m 范围。雨水暴雨强度采用该市西区 2 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q =1520.044/(t+4.007)0.488 

  其中

: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年),本工程取 2 年; 

  

t--降雨历时(分),t=t1+mt2。t1 为地面集水时间(分钟),本工程取 10,m 为折减系数,

本工程取

2; t2 为管内雨水流行时间(分钟)。 

  设计流量计算:

 

  

Q =qΦF 

  其中

: Q--雨水设计流量(L/s); 

  

Φ--径流系数,本工程取 0.65; 

  

F--汇水面积(ha); 

  (

2)污水设计参数 

  根据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年)

—土地利用规划图(远期),本工程所在区域用

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

(教育用地)。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为 1.5~2.3 万 m3(km2·d),本工程取 2.15,即
2.50L/ha·s,设计污水量按用水指标的 85%计,即单位居住用地污水量指标 2.12L/ha·s;单
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为

1~1.5 万 m3 (km2·d),本工程取 1.3,即 1.51L/ha·s,设计污

水量按用水指标取的

85%计,即单位公共设施用地污水量指标为 1.28L/ha·s。 

  

4.3 管线过街预留 

  排水设计每隔

120m~150m 预留支管及检查井(穿越绿化带),以便两侧地块的雨污

水接入。其它专业管线由于缺乏基础资料,过街位置、管径大小等无法确定,难以按通常方
式预留过街管槽。但从长远看,道路两侧今后的发展可能对电力、通信、燃气等其它管线存在
需求。针对实际情况,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及间隔

500m 左右预埋过街管,以备今后改造、新

增地下管线使用。同时,与道路工程协调,使部分涵洞兼具管线预留通道功能。

 

  预留过街管采用直径

1m 的钢筋混凝土管,管顶覆土不低于 2m,为标识清晰及方便今

后穿线、检修使用,两端设置检查井。

 

  

4.4 管道位置的设计 

  

 (1)项目路幅宽度为 54m,对于机动车道宽度

≥24m  的,按《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

GB50014-2006 要求,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 25m,雨水口埋设深度不宜大于 1m。

如果放置在车行道以外位置,则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一般都会大于

25m。规范还规定,雨水口

连接管坡度不得小于

1%,按照车行道下管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0.7m 的规范要求,则雨水

口起端埋深为

1m,至终端埋深至少为 1.25m,埋深和规范规定相差太多,故宜设计在机动

车道下,以减小雨水口埋深和连接管长度。这样设计既满足规范要求,还能在机动车道以外
给其它管线的埋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

2)污水管道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不超过 39m 的机动车道以外的位

置。这样设计,除掉有上面的因素考虑,主要是因为污水预留管道长度的限制。根据《室外排
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要求 DN300 和 DN400 污水管道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宜为 40m,

再结合现实中管道清淤疏浚条件的限制,设计时最好把检查井间距控制在

40m 之内。收集

两侧地块污水的预留管管径一般不大于

DN400,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不宜再放置在雨水管

道另一侧道路

1m 处。故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边不超过 39m 的机动车道以外

的位置,至于是放置在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下,则要兼顾其它管线的埋设要求和方便,
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