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成品带钢的目标宽度计算出粗轧出口中间坯料的宽度。

 

  在确定中间坯料的过程中将考虑精轧轧制过程中对产品宽度的影响。因为当中间坯料进
入到精轧机组时,由于轧件在各机架变薄后的自然宽展轧件会变宽,同时精轧个机架之间
的张力又有可能拉窄带钢。因此,需要先确定粗轧出口中间坯的目标密宽度。

 

  

2.2 各道次侧压量的确定 

  宽展是轧件受到压下后,金属横向流动的结果。影响金属横向流动的因素就是影响宽展
的因素。影响金属流向的因素很多,如轧件的几何形状、轧制温度、轧制速度、摩擦系数、轧辊
材质、轧件材质等等。总之,影响轧件的宽展因素比较复杂,要想准确的计算出轧件的宽展
是比较困难的。目前有关计算轧件宽展的公式也比较多,在此不再说明。

 

  宽度压下冈户克(

OKADO)定律:在不产生扭曲的情况下,而使立辊的每道次的压

下量最大,这主要依靠轧件的宽厚比

 。曲线 A 给出不产生扭曲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宽度压下

率。对应部分扭曲的宽度压下率位于曲线

A 和曲线 B 之间的区域中。当宽度压下率超过曲线

B 确定的数据时,将发生完全扭曲。 
  为了防止在轧制过程由于立辊过载而跳闸,在计算立辊压下量的过程需要考虑立辊到
达最大轧制力下的压下量。其计算方法为在给定的立辊最大轧制力的条件下,调用立辊轧制
力模型,采用割弦法计算出立辊的最大压下量。

 

  计算立辊轧制过程的各道次压下量的分配过程如下:

 

  (

1)首先计算出每道次的最大宽度压下量, 

  (

2)然后根据计算一个宽度压下修正因子 λ 对立辊的压下量进行修正,使其经过粗轧

轧制完后中间坯料的宽度达到出口宽度。

 

  宽度压下修正因子

λ 其主要作用是根据每道次得最大压下量,调整每道次得宽度压下

量,合理分配每道得压下量,使板坯在经过粗轧和立辊轧制后中间坯料达道目标宽度。

 

  

2.3 短行程控制(SSC) 

  短行程控制(

SSC)是宽度控制的一个重要功能。其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为了克服立辊

轧变时出现的头尾失宽的现象,需要通过动态改变立辊辊缝,通过减少对轧件头尾部的压
下量来对失宽量加以补偿。

 

  对轧件头部而言,立辊的短行程控制是在轧件进入立辊之前,先按照预设定的模型把
立辊辊缝开口度加大,当轧件咬入立辊后随着轧入长度的增加,沿设定的短行程曲线逐步
减小立辊的开口度到正常值。当轧到轧件的尾部时于此相反,立辊开口度有正常值逐步打开
到短行程曲线的目标值。立辊短行程控制的效果是补偿头尾失宽,保证最终产品有较高的宽
度精度。短行程控制过程中短行程控制弧的定义:

 

  短行程控制原理图

 

  

2.4 前馈补偿系数 

  由于来料宽度在长度上分布不同和材料宽度的延伸率不同的影响,固定立辊开口度的
设定将导致在轧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因此需要计算一个来料宽度补偿因子在立辊轧
制过程动态补偿立辊辊缝开口度以消除来料宽度对带钢宽度的影响。

 

  形状补偿因子主要用来宽度前馈补偿控制,其定义为来料宽度变化相对立辊辊缝变化
的敏感系数,其含义为宽度每变化

1 毫米时立辊辊缝的变化量。 

  有关来料宽度形状前馈补偿控制原理如下:

 

  在轧制过程中粗轧出口轧件的宽度可以看成是来料宽度和立辊辊缝宽度的函数:

 

  :立辊轧制前轧件的平均宽度

 

  :立辊辊缝的宽度

 

  :立辊轧制后轧件的宽度

 

  在轧制过程中,当来料宽度发生偏差时,并且需要粗轧出口轧件宽度在长度方向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