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0.05

―0.06)n,其中 n 为结构层数。公式计算出来的 T1 值与搭模计算的周期 T2 相比

较.

TI>T2 则表示剪力墙偏多,可适当减少剪力墙数或开些适合的大洞来减小墙的刚度,

反之则需要增加剪力墙数量。

 

  

2、剪力墙厚度确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具体规定如文献 f

“:按一、二

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

1

16 , 且 不 应 小 于 200mm , 其 他 部 位 不 应 小 于 层 高 或 剪 力 墙 的 l , 20, 且 不 应 小 于

160ram;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
力墙无支长度的

1/20,且不应小于 16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的 1/25,

且不应小于

180ram。

”对于笔者前次设计的康定住宅楼,位于 9 度区,属一级抗震剪力墙,

1、2 层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厚度采用 250mm,3~12 层剪力墙厚度采用 200mm。 

  

3、剪力墙中大墙肢处理 

  

 剪力墙的结构必须具备延展性,对于呈细高状的剪力墙(高宽比大于 2)很容易被设计

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受到脆性的剪切破坏。在墙长度较长的情况下,
为满足每墙段的高宽比均大于

2,可以通过开洞的方式分割长墙为小而均匀的独立墙段。除

此以外,在墙段长度较小时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可以充分发挥墙体配筋的支撑作
用。而对于剪力墙结构中,存在较少的长度大于

8m 的大墙肢,在理论计算中楼层的剪力大

部分由这些大墙肢来承受。在发生地震特别是超烈度等强烈震动时,最容易受到破坏的便是
这些大墙肢。小墙肢因没有足够的配筋,使整个墙面结构会受到全面破坏结构。为避免这种
不利现象的发生,对于超过

8m 的墙肢长度,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①开施工洞:

歼施工洞即在施工时墙上留洞,完工时砌填填充墙,把长墙肢分成短墙肢。

②开计算洞:是

指在进行结构计算时设有洞,开始施工时仍为混凝土墙。但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可以加强
其它小墙肢的配筋能力。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地下室外墙等不易实施开洞的项目。

 

  

4、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分为

“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对于“阴影部分”规范中对竖向钢筋和

箍筋或拉筋的配置都有较明确的要求,设计中易于理解和执行。但对于

“非阴影部分”仅规定

其箍筋配箍特征值为

“阴影部分”配箍特征值的一半,但箍筋或托筋沿竖向的间距及竖向钢

筋应如何配置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因此,目前在

1=程设计中做法比较混乱。而竖向钢筋可

在箍筋交叉点处按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直径设置。同时还应注意,为了充分发挥约束边缘构件
的作用,在剪力墙边缘构件范围内箍筋的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

3,相邻两个箍筋之间宜相

互搭接

l,3 箍筋长边的长度。 

  

5、剪力墙墙身钢筋的分布及构造要求 

  

 《高规》中规定一般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在一、二、三级抗震下设计时不

应低于

0.25%,而对于四级抗震设汁和非抗震设计时则不应低于 O.20070。按照这一原

则,笔者设计的位于

9 度区的一级抗震剪力墙,墙身分布钢筋配筋率必须大于 0.25%。同

时应注意这个配筋率是指

“水平配筋率+垂直配筋率”的总称,具体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中也有具体条款规定。

 

  

6、剪力墙连梁超筋的处理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是一种常见现象。连梁的超筋,实质是剪力不满足剪压比

要求。连梁易超筋的部位,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在总高度的

1/3 左右的楼层;平面中当墙

段较长时,多在其中部的连梁;某墙段中墙肢截面高度大小悬殊不均匀时,在墙肢处连梁
易超筋。剪力墙连梁对剪切变形十分敏感,当剪力墙连梁不满足连梁的尺寸要求时,《高
规》

7.2.25 条给出了如下处理方法: 

  

 (1)减小连梁的截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