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玉门市玉布路至六墩乡通乡公路改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总说明书

 

    

  

s

  1-2-

   2  

严格贯彻。通过对既有道路的现场调查与检测等数据,充分利用现有公路,

在局部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路段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全线路线不做大的调整,

同时对原路段的不良地质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根据不同的类型,

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处理

2)严格执行路线走向方案。

3)全线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全线路

基宽为

7.5m,路面宽 6m,路面结构为:1.5cm+2.5cm 沥青碎石面层

+18cm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cm 天然砂砾垫层,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

级,小桥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

1/25,桥涵与路基同宽。

三、工程所处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该工程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属祁连山北麓到瓜州戈壁滩的过渡地

带,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相对高差

800-1000m,地貌景观上表现为荒漠

戈壁和侵蚀构造的特征,由于构造运动,地形上形成两个台地和一个盆地。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本设计项目沿线地处祁连山北部,属祁连山北麓到安西戈壁滩的过渡地

区,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地貌景观上表现为侵蚀构造低山相间的特征,由

于构造运动,地形上形成两个台地和一个盆地,整体上北高南低,以疏勒河

为其低谷,地形平坦广阔,地貌上属极干旱的荒漠戈壁景观。地表覆盖一层

灰黑色砾石。

(三)地质稳定性评价

本项目公路地处塔里木地台东部台拗,为祁连褶皱系、东昆仑褶皱系交

界地段。

1、大地构造

塔里木地台东部台拗包括安敦拗陷、阿克赛拗陷、玉门镇

-花海拗陷等。其

南侧分别以深大断裂与祁连褶皱系、东昆仓褶皱系为邻。

塔里木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其上不整合覆盖着震旦系

—古生界海相沉

积及中

—新生界的陆相沉积。其中震旦系多为滨海—浅海相的碎屑岩、火山岩

和冰磺层,总厚达

3000-7800m 以上。寒武——奥陶系、下志留统——二

迭系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中

—新生界除局部上白垩统及下第三系

的海相沉积外,大部分陆相沉积。

从区内许多地段缺失上奥陶统和泥盆系沉积来看,中、晚加里东运动对

该区有一定的波及影响,海西运动使古生代地层发生擂皱和断裂,并伴有玄

武岩的溢出。这次运动导致除地台西南局部地段外,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海浸

历史,然而在白垩纪时期西南部又开始新的沉降,沉积了滨海相碎屑岩。到

第三纪时,塔里木拗陷范围扩大,上第三系的堆积厚度显著加大。同时,盆

地周缘的山体出现断块隆起并伴随断裂活动,常见下第三系逆掩于上第三系

之上,第四纪以来,除继承性升降运动外,还伴有断块之间的相对水平运动。

2、断层

该区北东向活动层发育,本项目公路自北南南分别穿越三危山断裂和阿

尔金断裂带(东段)。

1)三危山断裂:西起多坝沟一带,向东经千佛洞,甜水井、小宛南山

至双塔水库附近,被近东西向的疏勒河隐伏断裂截切,全长近

280Km。总体

走向北

65

o

东,倾向南东,倾角

60-80

o

空间展布上断裂线平直,主要由三

条活动程度不同的斜列式断层构成,并分别在火焰山北侧呈左阶斜列,在南

干沟以西呈右阶斜列。该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切割和断错了前震旦纪以

来不同时代的地层及侵入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瓜州县断陷南缘,

是阿尔金断裂系中主要断裂之一。该断裂挤压破碎带宽约

20-50m,最宽处

达百余米,构造透镜体,挤压片理极为发育。从断面上发育的水平擦痕以及

南侧的

“入”字形构造等均反映具有左旋扭动的特征。在党河水库坝址附近可

见前震旦系向北逆冲于第四系下更新统之上,同时切穿了上覆的中更新统砾

石层,并使砾石层明显翘起。此外,在西水沟地震台址附近早第四纪地层中

也见有高角度的逆冲断层。该断裂控制了安西敦煌盆地中、新生代的沉积,断

裂两侧地形差异较大,南侧为风化剥蚀后的低山、丘陵,北侧为戈壁沙漠。最

大高差约

800m,一般为 200~300m,有些地段仅数十米。断层三角面,

酒泉公路总段勘察设计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