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从功能需要创意建筑平面 

  

19 世纪 30 年代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属于古根海姆基金会,并以展出抽象派油画而闻名。

博物馆先前位于纽约东

54 街的临时陈列室内,主要展出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激进艺术家

作品。

1934 年,古根海姆基金会邀请 F·L·赖特设计博物馆的永久展室部分。赖特希望新的建

筑不仅能打破曼哈顿岛上千篇一律的平行正交和

“盒子式”的建筑形式,而且还能打破人们

对博物馆固有形式的观点。他根据博物馆的功能特点和人员参观的流线特点构思了一个弯曲、
连续的螺旋形平面,打破传统博物馆迷宫一样的布局,将展品布置在螺旋形墙壁上,形成
了一种新的观赏模式。博物馆由一栋四层的办公楼、六层的陈列空间以及地下的报告厅组成。
陈列空间为圆形大厅,螺旋坡道环绕大厅而上,作品则陈列于坡道的侧面墙壁上,并且螺
旋坡道向上向外逐渐加大直径,线和面的向心性、离心性有机地统一在了平面之中(图
6)。 
  建筑平面中的螺旋式上升平面是由内部功能所决定和塑造的。内部空间中,连续的坡道
自然地连接了每一展段,使功能空间流畅通达、一气呵成,开辟了展览建筑空间的蹊径。富
有张力的弧线不仅是赖特

“有机建筑”理论的诠释,也是该建筑至今仍保持活力的源泉(图

7)。 
  虽然早期博物馆曾被指责为赖特以自己独特的建筑想法创造一座纪念物,而不是为收
藏品服务,并于

1992 年在旁边加建了一座 16 层的板楼,为博物馆提供正常的展室。但博物

馆异乎寻常的螺旋型展览坡道及明亮的中庭空间仍是一种无比的空间体验,由于参观者盘
旋的运动而生气勃勃,也成了后代建筑师灵感的来源。

 

  

2、从传统符号提炼建筑平面 

  印度博帕尔邦坐落于湖水之滨和群山环抱之中,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有许多历
史意义的穆斯林纪念建筑,并且临近著名的桑奇佛塔。由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

·柯里亚设

计的国民议会就建在博帕尔群山的一个山顶上。在这里,整个城市的风景能一览无余,尽收
眼底。

 

  建筑包括议会上院和下院、议长办公室、部长及其助手办公室及委员会办公室,建筑平
面呈圆形,被划分为九个部分,中间五个矩形的十字形平面是厅堂和庭院,四个角落分别
执行特定的职能:下议院、上议院、综合厅和图书馆(图

8)。 

  建筑共有三个主要入口:民众入口、议长(贵宾)入口和立法院成员入口。平面布局使
得这些不同的行进路线互不干扰,同时在其中任何路线上行进时,都能领略到建筑中复杂
的内部空间。这些路线在建筑中表达为能眺望庭院和花园的长廊并令人联想到伊斯兰建筑中
那些宏大的公共空间。方案之初,建筑师柯里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山顶上建筑
的巨大体量处理(

32000m2)及建筑内多种功能的分布与布置;第二,如何处理好既要保

持印度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要摒弃模仿传统形式,赋予建筑以现代的建筑语汇。最终,柯里亚
从印度与伊斯兰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了灵感,构思了曼荼罗(

Mandala,佛教中按一定礼仪制

度建立的修法坛场)图案的平面,将一系列的空间划分为九宫格的形式并统一在一个大的
圆形平面之中,形成了

“场”的构思。构图上只有圆形与方形两种简单的平面,但各个空间的

内容及形式又各不相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印度的文化传统特色以及古代印度的宇宙观、宗
教观(图

9)。 

  博帕尔国民议会标志了

C·柯里亚作品一个新方向

——一个超越了场地、材料、气候和经

济问题的建筑论述,也因此成为了柯里亚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论述之一。它完美地将印度教的
象征手法和伊斯兰建筑的规划原则结合到了一个真正的世俗建筑中,成为印度和伊斯兰建
筑中的一朵奇葩。

 

  结语

 

  建筑平面的设计构思是建筑师不断思考和锻炼出的一种基本素质,同时是一个综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