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下,较为稳妥的,也是与目前整个土建规范体系相协调的。
可实际上,已有许多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了这个限制。对于超高限建筑物,应当
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一要有专家论证,二要有模型振动台试验。在地震力作用下,超高限
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将发
生质变,即有些参数本身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宜范围,如安全指标、延性要求、材料性能、荷
载取值、力学模型选取等。

 

  

 4、材料的选用和结构体系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何种建筑材料或结构体系较为合理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
150m 以上的建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构体系(框

—筒、筒中筒和框架—支撑体系),都是

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但国外,特别在地震区,是以钢结构为主,而在我国钢
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占了

90%。如此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国内外都还没有

经受较大地震作用的考验。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

———核心筒体系,因其比钢结构的用钢

量少,又可减少柱子断面,故常被业主所看中。混合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内简往往要承受

80%

以上的震层剪力,有的高达

90%以上。由于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为主,变形控制要以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为基准。但因其弯曲变形的侧移较大,靠刚度很小的钢框架协同工
作减小侧移,不仅增大了钢结构的负担,且效果不大,有时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筒的刚度或
设置伸臂结构,形成加强层才能满足规范侧移限值;此外,在结构体系或柱距变化时,需
要设置结构转换层。加强层和转换层都在本层形成大刚度而导致结构刚度突变,常常会使与
加强层或转换层相邻的柱构件剪力突然加大,加强层伸臂构件或转换层构件与外框架柱连
接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在需要设置加强层及转换层时,要慎重选择其结构模式,尽量
减小其本身刚度,减小其不利影响。

 

  在高层建筑中,应注意结构体系及材料的优选。现在我国钢材生产数量已较大,建筑钢
材的类型及品种也在逐步增多,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
地方,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
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超过一定高度后,由于钢结构质量较小而且较柔,为减小风
振而需要采用混凝土材料,钢骨(钢管)混凝土,通常作为首选。

 

  另外,许多高层建筑底部几层柱虽然长细比小于

4,但并不一定是短柱。因为确定是不

是短柱的参数是柱的剪跨比,只有剪跨比

≤2 的柱才是短柱。有专家学者提出现行抗震规范

应采用较高轴压比。但是即使能调整轴压比限值,柱断面并不能由于略微增大轴压比限值而
显著减小。因此在抗震的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总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大量存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的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严重,其抗震设计中应该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关键设
计,另外,必须满足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底层柱底”等延性设计原则和

有关规定。

 

  

5、运用延性设计 

  结构良好的延性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吸收与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因此,结
构设计应力求避免构件的剪切破坏,争取更多的构件实现弯曲破坏。始终遵循

“强柱弱梁,

强煎弱弯、强节点、弱锚固

”原则。构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

到另外一种稳定体系,致使结构的周期发生变化,以避免地震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引
起的共振效应。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
中对高层建筑所处的地质和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注重建筑
结构材料的选择,减小地震的作用力,增强地震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高层建筑抗震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