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B

――拉格朗日单元的边界; 

  

 nt

――V 的单位法线矢量。 

  

 定义梯度的平均值: 

  (

4) 

  表示的平均值。

 

  

 对于一个具有 N 条边的多边形,可以将上式写成 N 条边求和的形式,即: 

  

 (5) 

  式中:

――多边形第 i 条边的边长; 

  

 ni

――的单位外法线矢量; 

  

 fi

――f 在上的平均值。 

  

 最终通过变换可以得出节点位移: 

  

 (6) 

  

 按照迭代求解,便可求出各个时步所对应的各单元的应力以及各节点的变形。 

  

2.2 采用动态测量方法的假设 

  

 在矿山工程中,采矿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过程,其中包含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又由于数值模拟的定量结果一般仅作评价的应用。因此在模拟的过程中,不刻意寻求力学模
型和本构关系的精密,即不要求所建立的力学模型过于复杂,只要能反映出岩体的基本力
学特性及矿山开采的基本过程。在数值模拟过程中,为了使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对
岩体介质性质、计算模型、矿山地质条件、受力条件、采矿工艺及采矿方法等都作了必要的假
设。

 

  

 (1)对矿岩性质的假设 

  

 假设矿岩为各向同性、均质且符合摩尔

―库仑弹塑性模型的介质。 

  

 (2)对计算模型的假设 

  

 对地下工程开挖来说,地下矿山开采是一个空间问题,应采用三维空间计算模型更为

合理。但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二维数值模拟结果与三维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因此,计算模型简化为二维平面模型。

 

  

 (3)煤层结构的简化 

  

 为模拟方便,对巷道工程、每一煤层的开挖步数等不予考虑,模拟时简化为实体。 

  

3 煤矿开采引发地表变形的动态测量方法及计算 

  

 在对煤矿的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进行检查,使其满足《煤矿测量规程》的有关

规定,然后进行各种改正数的计算和平差计算,确保观测成果的正确性。而后就可以计算观
测线各点间的移动和变形量,观测站各测点和各测点间的移动变形计算主要包括:各测点
的下沉和水平移动,相邻两测点间的倾斜和水平变形,相邻两线段的曲率变形,观测点的
下沉速度等。测点某时刻的下沉,由该时刻观测到测点高程与采前首次观测的测点高程之差
计算得;测点某时刻的水平移动,由该时刻观测到的测点坐标与采前首次观测到的测点坐
标变化经矢量分析分解后获得;相邻两测点的倾斜和水平变形,分别由该相邻两测点的下
沉之差和水平移动之差与两测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获得,在计算两测点间的水平变形时,
要考虑到测点的水平移动方向问题;相邻两线段的曲率变形,由该相邻两线段的倾斜之差
与两线段的平均水平距离之比获得;测点的下沉速度,由测点前、后两次观测的下沉值与两
次观测的间隔天数之比获得。

 

  

3.1 地表下沉动态曲线的建立 

  

 下沉动态曲线通常是按采动程度,用下沉动态分布系数表示的。当用公式表示时,对

于沿走向主断面,可写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