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W1 和 W2 悬空,机壳与接地扁铁连接,兆欧表 E 端与机壳(或接地扁铁)连接。 780 
  

 

⑧ V 对机壳 兆欧表 L 端接 V1,V2 悬空,U1 和 U2 悬空,W1 和 W2 悬空,机壳与接

地扁铁连接,兆欧表

E 端与机壳(或接地扁铁)连接。 26.8 

  

 

⑨ W 对机壳 兆欧表 L 端接 W1,W2 悬空,V1 和 V2 悬空,U1 和 U2 悬空,机壳与接

地扁铁连接,兆欧表

E 端与机壳(或接地扁铁)连接。 1140 

  测试时定子绕组温度:

 t = 10

℃ 

  

3.3、数据分析及故障判断 

  

3.3.1、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要求:额定电压 3000V 及以上者,

交流耐压前,定子绕组在接近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UnMΩ(取 Un 的千伏数,

下同);投运前室温下(包括电缆)不应低于

UnMΩ。运行温度按 40

℃进行计算,按公式

计算

Rt=Rc/10 α(t-t1) 

  式中:

RC

—换算至 75℃或 40℃时的绝缘电阻, MΩ 

  

Rt

—试验温度 t 时的绝缘电阻, MΩ 

  

t

—试验时温度,℃ 

  

t1

—换算温度值(75、40℃或其他温度),℃ 

  

α

—温度系数,℃-1(B 级绝缘为 0.03) 

  则计算结果为

Rt

≥79.43 MΩ 时为合格。 

  

3.3.2、从测量方法中已知序号中的 9 项测量数据有一定的联系,其中

①包含了④⑥⑦、②

包含了

④⑤⑧、③包含了⑤⑥⑨。 

  

3.3.3、从绝缘构成的角度来看,相对机壳的绝缘电阻及该相与另两相间的绝缘电阻大于

等于该相对另外两相及机壳的绝缘电阻。

①合格,也就是说④、⑥、⑦均合格,与实测中④、⑥、

⑦的数据吻合;②不合格,有可能④、⑤、⑧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合格,实测数据中⑤、⑧均不
合格;

③不合格,有可能⑤、⑥、⑨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合格,实测数据中的⑤不合格。 

  

3.3.4、综上所述,不合格的有

⑤ V 对 W 相间绝缘电阻,⑧ V 对机壳绝缘电阻不合格。即

故障存在于

V 相对机壳、V 相与 W 相间。 

  

4、故障点确定 

  

4.1、之前的绝缘电阻测试判定不合格的为

⑤ V 对 W 相间绝缘电阻,⑧ V 对机壳绝缘电

阻不合格。此时的结论为

V 相整个绕组对机壳绝缘电阻、V 相整个绕和 W 相整个绕组间绝缘

电阻不合格。尚不能对具体的哪一个或几个故障点进行确定。

 

  

4.2、电机经过烘干处理后绝缘电阻与表 1 所测数据相差甚微,排除整体受潮的因素,

进行局部缺陷查找。

 

  

4.3、局部缺陷(即故障点)查找采用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的方法。通过测量泄漏电流能

有效地检出电机主绝缘受潮和局部缺陷。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与绝缘电阻测试相比,试验电
压更高,利于故障点的查找。

 

  

4.4、先按表 1 中的序号

⑧对 V 相与外壳之间进行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试。高压输出接

V 相,U 相和 W 相均悬空,机壳与接地扁铁连接,升压试验找出放电部位; 
  

4.5、再按表 1 中的序号

⑤对 V 相和 W 相之间施加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试。V(或 W)

相接接地扁铁,机壳与接地扁铁不连接,高压输出接

W(或 V)相,升压试验找出放电部

位。

 

  

4.6、故障点查找时建议在夜间或暗房内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有充足的观察人员进行

现场观察,发现放电部位后及时通知试验人员停止试验,并作出记号。

 

  

5、注意事项 

  

5.1、试验前应拆除被试设备电源及一切对外连线,并将被试物短接后接地放电 1min,

电容量较大的应至少放电

2min,以免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