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于鸿洁的专业建议,也是他过来人的体会。

 
怎么看一个人有没有百万年薪的实力?人资主管们眼中有个代表性指标:他的职

涯地图中,有没有多元能力的组合配置。

 
二:最好具备多元能力配置
 
不管是创业、部门轮调或跑业务,最好都在

35 岁前尽量争取、尝试,开发自己不同

面向的潜力。如果一个人到

35 岁还是只有单一职能,不仅让企业在他的可塑性上打问号,

未来发展也会受到局限。

 
因为要晋身管理阶层,需要全面观照与整合型的能力,这些过程很难等到

35 岁后

再从头建立。一定要在职涯初期就有意识、有步骤地规划。

 
柏克莱大学建筑系、早稻田大学

MBA 毕业的陈裕讯(化名),就是一个好例子。

美国工作

6 年后,2006 年他成为外商银行储备干部的一员。2008 年结训,便被派任负责 50

——300 万财富管理专案,去年中旬到新成立的内湖分行,出任财富管理理财业务协理一
职。

 
能搭上直达车,背后是段快速压缩的学习历程。储备干部以万中选一的录取率进入

银行,淘汰率高达

50%。等正式分发到单位后,能够坚持下来的,更是不到一半。

 
陈裕讯回忆,当时他白天忙著跟其他同事谈案子、熟悉业务,晚上就得写报告或会

议纪录。一开始,储备干部必须到事业处每个部门进行两週到一个月不等的实习,从了解部
门运作到专案研究,以至于向全体同仁报告,都要在

2

——4 週完成。接下来,则是到不同

部门实际参与、磨练后,才能掌握银行运作核心。

 
经过不同单位历练,格局才会大。如果像直升机般升上去,是很危险的,地基不稳,

视野不够广,管理上会有瓶颈,台新金控人力资源处副总经理张文琪表示,企业透过多元
轮调来磨练未来战将,反过来说,个人履歷表上若是少了这一块,自然就难以被企业列入
将才候选人的名单。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些需要高度开创性、挑战自己的经验,不在

35 岁前面对,

之后的难度也相对更高。

 
三:至少有

300 张活名片

 

3 个人资主管认为必备的 Sense 是:人脉。

 
人脉要在

35 岁前累积起来,于鸿洁以他自己 35 岁的状态為例,手上至少有 100

笔企业管理顾问、

100 笔同业讯息、100 笔人资协会,作為工作战情室来源。

 
人脉是取得讯息及解决问题的资源,也是金脉的延伸。张文琪认为,

35 岁的工作

人拟定职场策略有两大成功前提,第

1 是后植自己的实力,第 2 就是在跑道上找到良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