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性。然而,医院的主要使用者是患者,身体的疾病和心理
的压力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多时候需要空间的私密

性。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保护其隐私,
让患者在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受到外界不利环境

的干扰,能够在一定情况下按自己的意愿支配个人空间,
就成为了对建筑设计的新型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可运用

简单的隔断方式,更加灵活地对空间进行分割处理,在满
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与医院方面进行沟通,利用二次候

诊甚至多次候诊的方式,为病人提供更加自主和私密的空
间环境。

医院建筑就其本身意义来说,是实行人的社会属性的

空间,满足人与人交流、合作、发展的需求。医院公共空
间作为建筑主体的一部分,因其空间特殊性具有比其他专

业空间更强的交流属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中的两方
面主要人群—医护人员和病患及家属。对于医护工作者而

言,在面对日益繁忙的工作状态下,渴望与他人进行交
流,通过了解掌握病人的病情,以此保持良好的医患关

系;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讲,公共空间中适度的人际交往不
仅能调节人的行为,减少就诊期的焦躁感,缓解自身及外

界环境造成的紧张情绪,也可以获得一些有利于治疗的信
息。因此,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更多地引入医院街、共享

中庭、候诊大厅等公共空间的处理形式,来提高病人之间
的认同感及对医院的归属感,同时使医院保持凝聚力、得

以健康发展,帮助病人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古人讲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自

然而生活。根据心理反应理论,在自然环境中,人所感受
到的心理效应有55%一85%是良性反应,因为在浓荫下的

绿色环境,是人类回归生命起源,激发生命活力的最佳场
所。在医院空间环境中,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是最为强烈

的,这是渴望与自然接近的本能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
中,引入庭院式绿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贯穿

于咨询、挂号、就诊、检查等各个环节,在这一系列的行
为过程中,眼前的景色都是自然而有生机,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感和紧张感,给身心提供愉悦,这
种设计手法无疑也对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及细部处理产生

深远的影响。

在医院建筑中,门诊楼公共空间的设计潜力十分巨

大,能更加弹性的应对门诊空间组成的变化,改善医护工

作条件和患者就医条件,是提高门诊楼整体建筑品质,促
进门诊楼各类空间更加有机连续的一个关键环节。

建筑师应该从一名普通患者的角度去体会和感觉公共

空间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同时又要背负起责任,在借鉴以

往的实践与经 验的基础上以社会为导向去判断未来的发
展、未来的医学模式与空间,从而去创造并引导满足心理

需求的新方式,使医院建筑设计更加人性化。

2.6 交流性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2.7 自然性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1]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英话.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

与装备,2005,4.

43

开 发 应 用

评估[J].科技导报,2009,27(11):82~92.

[6]

Price

JC.

On

the

analysis

of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the

limited

utility

of

apparent

thermal

inertia[J].Remote Sens Environ,1985,18(1):59.

[7] 隋洪智,田国良,李建军等.热惯量法监测土壤水分[A].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0,122~131.

[8] 黄泽林,覃志豪.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大面积土壤水分与农作物

旱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84~4787.

[9] JACKSON R D,IDSO S B.Canopy temperature as a crop

water

stress

indicator[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81,17:1133~1138.

[10] 田 国 良 .土 壤 水 分 的 遥 感 监 测 方 法 [J].环 境 遥

感,1991,6(2):89~99.

[11] 张树誉,赵杰明,袁亚社等.NOAA/AVHRR 资料在陕西省干旱动

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1998,19(5):26~32.

[12] 陈

乾.用植被指数监测干旱并估算冬麦产量[J].遥感技术与

应用,1994,9(3):12~18.

[13] 毛学森,张永强,沈彦俊.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植被指数响应及其

动态变化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1):69~71.

[14] Liu H Q,Huete A R.A feedback based modification of

the NDVI to minimize canopy background and atmospheric
noise[J].IEEE

Tansactions

on

Geosice

and

Remote

Sensing,1995,33:457~465.

[15] 陈维英,萧乾广,盛永伟.距平植被指数在1992 年特大干旱监

测中的应用[J].环境遥感,1994,9(2):106 - 112.

[16] 郑 宁,严

平,孙秀邦等.基于NOAA/AVHRR卫星数据的淮北地

区干旱监测[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56~259.

[17] 王鹏新,龚健雅,李小文.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及其在干旱监测中

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5):412~418.

[18] 王鹏新,WAN Zheng-ming,龚健雅等.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

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4):527~533.

[19] 孙 威,王鹏新,韩丽娟等.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

完善[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2):22~26.

[20] 杨鹤松,王鹏新,孙

威.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在华北平原干旱监

测 中 的 而 应 用 [J].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07,43(3):314~318.

[21] 高吉喜.RS 和 GIS 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J].中国环境监测,1997,13(6):40~43.

[22] 武晓波,阎守邕,田国良等.在GIS支持下用NOAA/AVHRR数据进

行旱情监测[J].遥感学报,1998,2(4):280~284.

[23] 申广荣,田国良.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灾遥感监测研究

[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1):188~191.

[24] 盛绍学,马晓群,荀尚培等.基于GIS 的安徽省干旱遥感监测与

评估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1):151~157.

[25] 冯

锐,张玉书,纪瑞鹏等.GIS的干旱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25(5):785~788.

[26] 冯

锐,张玉书,纪瑞鹏等.基于GIS的干旱遥感监测及定量评

估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26~12627,12683.

[27] 李 洁,宁大同,程红光等.基于3S技术的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

展[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1):49~52.

(上接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