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方向和

Y 方向的层间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的最小剪重比要求。宾馆塔基底框架和核心筒的 x

方 向 倾 覆 力 矩 分 别 为

2.83×105kN

•m , 6.55X105kN•m ; Y 方 向 倾 覆 力 矩 分 别 为

2.66×105kN

•m,8.09×105kN•m。商务塔基底框架和核心筒的 x 方向倾覆力矩分别为

3.21×105kN

•m,6.08×105kN•m;Y 方向倾覆力矩分别为 2.37×105kN•m,7.66×105kN•m。

核心筒所占倾覆力矩沿结构高度始终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表明对于整体结构安全

度是可靠的。

 

  ⑶弹性时程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的场地类别,采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
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选择两组实际地震记录波和一组人工模拟地震波进行弹性
动力时程分析。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大于

CQC 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

65%,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大于 CQC 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
80%。CQC 法计算结果基本包络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平均值,仅在结构顶部的少数楼
层地震剪力偏小,说明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阶段的人为调整以及计算中对高阶振型的影响
估计不足,设计时将对顶部楼层的地震剪力进行调整,满足对时程分析法的内力包络要求。
除此以外,结构内力和配筋可直接按

CQC 法计算结果采用。 

  ⑷中震不屈服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如前所述,本工程平面及竖向结构特性变化较少,
多遇地震下的计算结果也无超限情况出现,鉴于本工程建筑等级较高为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我们依然对其进行了中震不屈服验算,使剪力墙、柱、连梁和框架梁等重要抗震构件在中震
作用下不屈服。

 

  通过中震不屈服计算和判断,两塔楼结构体系中竖向构件在中震作用下保持着良好的
弹性性能,而水平构件特别是连梁则有部分进入屈服状态,通过调整连梁和框架梁的配筋
和对部分连梁截面进行调整,才使所有主要水平构件不进入屈服状态。这从设计上保证了中
震不屈服的落实,体现了地震中各构件的屈服顺序基本上是首先连梁屈服,其次有部分框
架梁屈服,而竖向构件则未出现屈服情况。

 

  三主要技术及措施

 

  ⑴空中连廊支承结构抗震加强措施。连廊弱连接支座留足连廊两端活动空间确保不出现
下坠,采用抗拉铰接万向支座,并用侧面限位器固定,确保水平荷载直接传递到塔楼主结
构。支承连廊的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为一级,以确保安全性。

 

  ⑵连廊及顶部塔楼结构抗震加强措施。连廊采用空间钢结构桁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形
式,并进行专门设计。顶部莲花座高度较高且外形复杂,采用将芯筒适度上升,外复钢结构
形成莲花座外形的结构设计,能极大地减轻自重保证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克服鞭梢效应,
且施工方便。

 

  ⑶平面扭转不规则抗震加强措施。主要采取调整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使质心与刚心尽量
重合,并加大结构的扭转刚度,以减小结构扭转效应,使结构各楼层的位移比不大于

1.4。

例如由于塔楼平面存在局部凸出圆弧,部分楼层的

x 向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比值

B 级高度的 1.4,最大达到 1.47,最终通过适当加宽圆弧内柱子 x 向柱宽,并加强两柱联

系梁刚度得以解决。

 

  ⑷侧向刚度不规则抗震加强措施。适当加大立面变化处楼层的板厚及配筋,并采用双层
双向配筋,加强与立面变化楼层相交的竖向构件的配筋,如

25 层局部凸出圆弧结束,竖向

构件截面变化则避开

25 层,并适当加强 24~26 层竖向构件配筋。 

  四结束

 

  超高层建筑双塔结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超高层建筑结
构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超高层建筑应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型,通过多种分析进行比较,
证明结构设计是可靠的,因此设计者要足够重视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