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任何抗震措施又未设防震缝。

 

  

6、结构抗震等级掌握不准 

  结构抗震等级有的提高了,而有的又降低了,主要是对场地土类型、结构类型、建筑高
度、设防烈度等因素综合评定不准造成。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上述这些问
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从设计的角度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防止将这种
问题带入施工中,应该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措施

 

  

1、选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有利于抗震 

  (

1)场地选择 

  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

,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进行建

筑场地选择时,设计者必须综合评价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和地震活动情况,并结合工程的
实际需要。首先,建筑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例如平
坦、开阔的坚硬场地土。其次,当没有办法避开时

, 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被采用。 

  (

2)地基处理 

  基础设计时应注意:

a.当地基有新近填土、液化土、软弱黏性土时,基础的刚性、整体性应

得到加强;

b.天然地基与桩基不宜混用在同一结构单元上;c.性质差异较大的地基上不宜设

置同一结构单元;

d.地圈梁应设置在墙下, 以加强上部结构与基础的整体性,以抵抗不均匀

沉降。

 

  

2、优化平立面布置 

  (

1)建筑布置的平立面应规则,体型要简单 

  当建筑物体型规则、简单时,其受力性能明确

,在设计过程中就容易分析在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内力和实际反应,且易于处理结构细部的构造,因此这类结构在遭遇地震后受到的
损害相对较轻。反之

,建筑体型复杂、不规则时,强度和刚度就容易发生突变,引起应力变形或

集中,形成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从而造成较大的危害。

 

  (

2)力求建筑平、立面质量分布和刚度对称 

  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不对称,在地震作用下就会发生十分明显的扭转振动。因此

, 建

筑中的独立单元及整个建筑应力求质量、刚度对称

,使其刚心与质心偏心很小甚至完全重合。 

  (

3)建筑的刚度变化和质量须均匀 

  建筑沿竖向分布的刚度和质量常常是不均匀的。比如

, 楼层错尾的存在或在层高范围内

框架的填充墙设置不连续,短柱就在框架上形成。地震时就易对建筑造成损害。所以设计时
必须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对建筑结构中沿竖向分布不连续的质量和刚度加以限制。

 

  

3、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

1)应有多道抗震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是指在地震作用下,一个抗震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延性好的构件最大
限度发挥其耗散、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

, 首先达到屈服,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其它

构件则在其后依次屈服

, 从而形成第二、第三或更多道抗震防线。这样可以避免整个建筑结构

体系因部分构件或结构破坏而丧失抗震能力。所以,结构设计须考虑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

2)应具备良好的耗能、变形能力和必要的强度 

  一个没有足够延性

, 只有较高的抗侧力强度的抗震结构体系,在地震时很容易遭到破坏。

但如果其抗侧力强度不高

, 而有较大的延性,在地震作用不大的情况下,建筑结构就不会受

到破坏,只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果抗震墙设置在框架中

,就可增加其抗剪力强度;如果届

边约束构件加在砌体结构上

,能提高其变形能力。这样就增大了两种结构的抗震潜力。 

  (

3)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须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