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激励因企业而异
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的性质不同,激励的手段也会不同。尤其是在校
办企业、事业单位转型企业中,国家、学校、研究人、经营者等多种主体关
系纠缠不清,难以合理界定产权关系,该怎样激励高管,这个问题变得很复
杂、很突出。来自这几方的嘉宾在探讨这一问题时道出了很多困惑。其实这
也是科技智囊一直很关注,并且正在研究的课题。施智华所在的校办企业已
迈进一步,开始尝试集团下小企业的改制,而黄永友所在的事业单位转型企
业与王永胜所在的国有下属企业却仍然存在着难解的问题。
冯宗智:激励问题和中国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是有关的,不同行业中的企业、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也是不一样的,在这几种情况下采用什么方式的激励会比
较好?
钱中华:我觉得个性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更多的是指企业发展的不
同阶段,以及这个企业所处行业的成熟程度。就比如你昨天的需求和你今天
的需求不一样,你吃第一个馒头和第二个馒头之后对馒头的需求也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发展的不同阶级,员工的成熟程度,所处的行业等等
对激励都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企业也有个性化。另外每个企业所具有的资源
也是各有特质的,最根源的就是根据企业既定的资源去搭配人,这些人是你
可以拿一些激励手段去对付的。
陆步青:就企业的发展阶段而言,对于初创型企业,我认为低工资加期权是
比较好的方式,而且更多的还是要靠精神的激励。如果企业发展起来的话我
赞成中上等工资加上一定的期权再加上一个可以适当发展的空间。
王永胜:激励要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谈。企业在创业初期,为降低成
本就给些精神激励,这也不现实,很多人连你公司的前景都不知道,他也只
是临时地在你这儿干。我们原来有一个业务副总就特别会给大家描蓝图,充
满激情的,让大家兴奋,但兴奋一个多月以后,大家慢慢的兴奋点就下去了,
因为业务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在初期我觉得还是应该在物质上激励,给
大家多发点奖金,让大家看到待遇的不断提高,公司目标或前景逐渐清晰。
我们初期定的政策就是先激励一部分人,把业绩做上去以后,有了更多的资
金再激励更多的人。
施智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司是 IT 行业的,IT 行业的

公司大多属于技术公司,这个行业顶级的公司人数也就 100 多人,营业额在
5000 万到 1 个亿之间,10 年前和 10 年后的今天相比规模没有太大的变化。

行业的企业大多都是私企,因为行业门槛儿不高,几个人或是掌握技术、或
是掌握市尝或是有销售能力马上就能组成一个公司,而且这个行业的公司还
不太容易死、不太容易赔钱,所以这种公司就像细胞分裂一样不断滋生。如
果高管得不到激励,哪天觉得不舒服了,他完全可以出去组建一个公司。在
我们这个行业里很多的,像有些非常重要的高管实质上都给了干股,就是大
家有利润,年终分,像正常的工资激励,包括效益上的激励,应该还是很充
足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能这些东西也并不能满足他
当老板的胃口吧。但是他一旦出去不能说对公司有毁灭性的影响,但在某一
个区域或是某一个领域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这个行业的高管就要寻找
适合他们的激励手段。
王颖:激励的有效性存在着行业的特点,那企业的性质对激励是否也有影响?

施智华:有。我们最初是从南开大学的研究所做起来的,当时规模很小,就
几个人。学校给我们一部分矮平房、20 万的设备和 10 万块钱的流动资金。

学校的 10 万块钱资金后来变成了 16 个亿,股权成了 16 个亿,这 16 个亿到

底归谁?我们向学校提出了分股的想法,但学校领导说了,你们用着南开大
学的名字,这 16 个亿就应该归学校。思前想后我们开始试行一个办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