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加以考虑。

   仅从单一的技术角度是无法综合衡量一项污泥处置技术的,必须将生态学的准则与社会学的原理融入

到评价原则中,并结合具体的宏观政策,对污泥的处置技术加以判定。也就是说,污泥处置技术的判定

原则既要与生态学的基本原则相结合,也要符合中国国情。

   原则:效率、成本匹配资源循环最短

   传统污泥堆肥、焚烧、干化等都存在一定不完善之处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多种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 3 种原则加以判

定和选择。

   (一)

——

一致性匹配原则

效率匹配。即污泥的处理技术要与污水处理的工业化、规模化过程相匹配,也

——

即时空匹配。把污水

污泥处置看做一条流水线上的两个环节,污泥达到终端处置所消耗的时间应当

大体与污水处理的速度相当。否则,水处理的高效率会造成污泥处置的迟滞,带来一系列二次污染的问

题。

   从空间上讲,中国的土地资源情况以及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不可能以更多的空间去消纳越来越多的污

泥。因此以占用大面积土地和几十年消纳周期的填埋、几十天发酵腐熟过程的堆肥等工艺很难成为污泥处

理的技术选项。又如生化处理工艺,产物稳定性差、占地巨大、无法与工业化污水处理规模相适应,大面

积的空间处理过程暴露在人居或自然环境中,造成新的环境冲突而易诱发新的矛盾。

   (二)

——

能级稳定原则

成本匹配。试图通过改变能量形态,尤其改变能级的方式对污泥加以处理,代

价一定是消耗更多能量。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将污泥干化、分解为气态、等离子体等然后再进行能量利用,

或作为燃料焚烧,都会形成新的资源消耗,引发新的碳排放,并产生新的更难处理的污染物,其结果往

往得不偿失。

   而这一原则归结起来核心就是污泥处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要尽可能少的引入额外的能源输入,

以降低处置成本,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处置措施。从住建部发布的技术政策(试行)

中关于 不

宜采用优质一次能源作为主要干化热源,要严格防范热干化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 中可以看出,这一原

则已经得到重视。

   (三)

——

资源循环最短原则

路径匹配。生活污水本质上来自土壤(植物,动物作为人的食物),  污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