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亡。郭士纳看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仍遵循祖训,只有大家一起死亡。他力排众议不计

毁誉,终于使 IBM 摆脱臃肿机构之累,能够轻装上阵。

  郭士纳最主要的改革,是使 IBM 完成历史性的战略调整。历史上,IBM 是个以硬件

为主的公司。虽然公司拥有第一流软件系统,但只是利用软件去推销硬件。郭士纳看到了

网络世纪的来临,认为软件从属于硬件部门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他要把 IBM 所

有的软件研制部门都变成围绕网络计算这一中心目标进行业务活动的部门。他使软件和服

务部门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硬件部门一起成为 IBM 的三大支柱。他的经营战略核心

是使 IBM 成为一家专为客户解决问题的企业。

  在计算机界内,郭士纳于 1995 年首先提出计算机在经历了集中计算、分散计算之后,

现在正进入网络世纪的看法。面对网络世界,IBM 已经没有时间从头开发新型的网络群组

软件系统,于是他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用 35 亿美元巨资,于 1996 年强行收购莲花

(Lotus)公司。当时莲花公司占有 34%企业网络市场,而微软只占有 12%。但莲花苦于缺

乏资本难以继续发展。强强联合的结果,使 IBM 迈出走向网络世纪的坚实一步。郭士纳还

支持 Java

语言以及网络计算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所以他赢得 网络大师 的美名。

  IBM 这一摇摇欲坠的大厦,外行郭士纳接手后三个月便对它进行动作,一年后便开

始扭亏。1996 年底 IBM 年收入达 759 亿美元、纯利润达 54 亿美元,股票从三年前的每股

40 美元上升至 175 美元,涨幅达 4.4 倍。1997 年 IBM 年收入继续上升到 785 亿美元。同时

他使 IBM 从硬件系统的生产厂家转变为一家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客户服务为一体的全

方位网络计算时代的计算机产品公司。在以往 10 年中,全美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大

型企业主管的典范,显然非郭士纳莫属。

  一个外行在短短时间内便使 30 多万人的跨国公司走出困境,而且以崭新面貌重新成

为计算机领域最强大的公司,其成功的扭亏经验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半导体霸主:英特尔(Intel)

  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雄辩地说明: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推动器。毫不夸

张地说,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今天英特尔的辉煌。同样地,英特尔的空前成功,也如同

给风险投资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使风险投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个人电脑微处理器供应厂家,市场占有额为 80%,

同时也是最大的电脑键盘供应商,市场占有额为 15%。截止 1998 年底,英特尔公司一共

售出 3 亿块电脑芯片,仅在 1995 年就已售电脑芯片 6000 万块。1996 年,英特尔芯片的销

售收入为 208 亿美元,盈利 51.57

亿美元,相当于 电脑之王 微软公司盈利 25 亿美元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