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COD 一直低于30 mg / L(平均为27 mg / L),BOD 一

直低 于 10 mg / L,二 沉 池 出 水 中 SS 一 般 低 于 10

mg / L。污泥沉淀性能良好,污泥容积指数(SVI)一

般为 60 ~ 100。目前出水的 TP 低于1 mg / L,TN 平
均为12 . 9 mg / L,略高于设计值。2002 ~ 2003 年进、
出水 COD,BOD,SS,TN,TP 的情况见图 2 ~ 图 6。

处理厂一直按完全硝化的方式运转,进水氨氮

的变化范围为 12 ~ 21 mg / L(平均 16 mg / L),最终出水
的氨氮含量一般为 0.8 ~ 4 mg / L(平均 1.9 mg / L)。
但出水中 TP 偶尔超过 1 . 2 mg / L,后 将 B 段 改 为

M UCT 方式运行,

使出水 TP 降到 1 mg / L 以下。

在系统试运行阶段,活性污泥的培育采用的是

直接将污水引入曝气池曝气的方式,没有接种,曝气

几周后就出现了硝化和反硝化现象。由于平流式中

沉池桁架式刮吸泥机经常因故障(导轮走偏)而停止

使用,故 A 段无污泥回流,即这时 A 段的功能相当
于初沉池,B 段仍按 A

2

/ O 方式运行。在这种运行

模式下,系统的处理效果同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除 TN、TP 外,其他水质指标都明显优于设计值。

当进厂污水浓度较低时,二沉池出现了污泥膨

胀现象,出水 TN、TP 迅速上升。此时,将污水处理
系统超越 A 段运行,进水直接进入 B 段。运行一个
月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硝化反应比较彻底,氨氮

的去除率达到 83%,出水中 TP 也小于 1 mg / L,SVI
为 80 ~ 100,性能良好。

按超越方式运行一个多月后,出现了新的问题。

B 段曝气池出现了大量的生物泡沫,整个池面被泡
沫 覆盖,二沉池出水也随之出现大量微细化的悬浮

物,

透明度大大降低,出水多项指标随之恶化。运行

中曾用喷射自来水的办法尝试消泡,但收效甚微。

经分析,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大量的细小纤维

与乳化油进入 B 段曝气池引起的。因此,恢复 A 段
的运行,但 A 段中沉池污泥回流时间改为每天仅1 h,
其余时间污泥存储在中沉池内,不排放。A 段曝气
池仅维持最低供气量以能搅动池中污水。A 曝池中
的混合液每 3 天超越一次中沉池,直接排入 B 段曝
气池。同时对中沉池中形成的大量浮渣用螺旋压榨

机进行脱水处理,使之移出系统。经过上述生产调

度,B 段曝气池的泡沫问题得到解决,系统出水的

SS 保持在很低水平。

图 7 M UCT 工艺流程

由于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磷排放标准的提

高 ,2003年又将B段的 A

2

/ O方式改为 M UCT 方 式

运行(见图 7)。

从半年多的运行情况看,尽管出水中氨氮和硝

酸盐氮较 B 段 A

2

/ O 方式略有升高,但系统的除磷

更有效、稳定。这是因为厌氧池回流污泥中含有的

硝酸盐对厌氧条件下的释磷效果有很大的负面影

[4]

,厌氧释磷越彻底,合成的 PHB 越多,好氧吸磷

的效果越好

[5,7]

。在 M UCT 方式中,外回流污泥中

的硝酸盐进入缺氧池Ⅰ时发生反硝化,使得缺氧池
Ⅰ回流到厌氧池的污泥中硝酸盐含量大大减少,因
此 M UCT 方式对提高除磷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同
时,由于生物除磷过程和反硝化过程都消耗碳源,形

成对 B 段进水中碳源的争夺,反硝化效果受到一定
影响。运行中也发现,调整回流比可以优化除磷和

脱氮的效果

[8]

4

主要处理单元的效能分析和建议

4 . 1

沉砂池

预处理阶段采用的是圆形涡流式钟氏沉砂池,

占地面积少,水头损失小,但对雨季形成的泥砂冲击

负荷抵抗能力不强。因此,每年雨季都有大量泥砂

进入 A 段曝气池和中沉池,必须进行人工清理后才
能维持正常运行。对于进水负荷波动较大的情况,

建议选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沉砂池。

4 . 2

A 段曝气池及中沉池

实际运行中,因进厂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A

段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停运状态。但对于 A 段曝气
池正常运行的 1999 年 1 月,池内 DO 平均值为 1 . 3

mg / L,BOD 去除率为 47% ;7 月 DO 平均值为 0 . 34

mg / L,BOD 去除率为 66% 。可见,A 段具有较高的

BOD 去除率。

该污水处理 厂 采 用 的 AB 工艺主要是针对当

时的水质条件设计的,尽管目前进水 BOD 偏低,A
段系统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但 A 段对 B 段的保

给水排水

Vol . 30

No. 10

20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