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踌躇满志,一会儿混乱不堪。他们和我一样,曾经看过大量的欧美引进版的管理学著作,但他们
并没有找到那条出路。在西方的管理学视野中,企业就是一台赚钱的机器,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我开始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学。我的论述也许很武断,但学
员们却颇受启发。这些特点在本书中都能看到。

  从前,当人们面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时,总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目的来研究它。在研究之前,
你的结论已经准备好了,这样的研究有何作用呢?你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等待批判的资料,却错过

——

了真实。因此,当你进入本书之后,我希望你能够忘记你的批判

你应该透过那些直言不讳的

讲述,对尘封已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种清新的看法、以及许多恍然大悟的了解。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这些龙画得惟妙
惟肖,简直就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人们往来观看,都称赞他画得好。

  张僧繇却不以为然地说: 这些龙虽然栩栩如生,也不过是龙的画像而已,有龙的形状却没

有龙的神韵。一旦它们有了那种神韵,就会变成真龙飞去。

  人们问他: 它们如何才能拥有那种神韵呢?

  张僧繇说: 难道你们没有发现,这些龙都没有眼睛?如果我为它们点上眼睛,它们就会立

即闪耀出那种神韵。

  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嘲笑他吹牛。张僧繇微微一笑,举起画笔,为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
睛。

  顷刻之后,那两条龙的眼睛里果然闪耀出探照灯一样的光芒。然后,它们张牙舞爪,活动了
起来。就在人们惊惶失措之际,它们昂起头来,大叫了一声。一时之间,雷电交加,狂风大作,那
两条龙破门而出,飞入了层云密布的天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象征。然而,如果你没有眼睛,就会徒有龙的形状而没
有龙的神韵,就不过是一条似是而非的龙。当你有了自己的眼睛之后,你才能变成一条真龙,你
才能破门而出,在那茫茫云海之中恣意遨游,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眼睛的龙才是真龙,这是中国成语 画龙点睛 的寓意。现在,带上你的眼睛,进入这本书。

……

不要批判,要发现。批判者无法发现真理,批判者只能自以为是,批判者只能故步自封

而在

你的发现之旅中,却布满了一连串的惊喜。

  我们将谈论快乐,将谈论爱与创造,将谈论一系列生命的奥秘,这在过去 100 多年的管理
学著作中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们谈论的这些,其实都与真实的人性有关。企业的出路说到
底是人的出路,企业中的人也始终是管理学关注的主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谈论,为管理学的发
展鼓吹一种返朴归真的风气。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管理者们都面临着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例如:为什么企业越大
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为什么管理技
术在不断进步,管理难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在所有的难题中,最大的难题是:为什么企业会成为
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

幸运的是,这些现代管理学无法打开的死结,却能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之
道。这个解决之道,就是本书中所叙说的原生态理论。什么是原生态理论呢?就是基于真实人性的
管理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原生态的人才是真实的人,只有回归人的原生态,才能理解真实的人
性,才能为管理者视野中的人与企业找到真正的出路。

  就像传说中的中国龙一样,生命始终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是一种至今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
的存在。当你重新成为一个原生态的时候,你就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种神秘的存在。你存在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