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视锥细胞集中在网膜中心地带的中央窝。神经节细胞有感受野,即某个神经元
的反应区域。特征觉察器,是枕叶皮层中的专门细胞,只有当感受野中的刺激符合特定的模式或定向,诸如

竖条或横条时,细胞才反应。
08. 色觉刺激有三个物理属性:波长(频率)、光波强度、光波的纯度。对应的心理属性有:色调、亮度

和饱和度。
09. 视觉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两种适应的生理过程不同,主要是视杆和视锥细胞参与作用不同。
10. Yang_Helmholtz 或三原色理论提出,眼睛有三种受体,分别对红、绿、蓝三色敏感。拮抗理论则认

为存在三个颜色相对的子系统:蓝-黄系统、红-绿系统、黑-白系统。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时,另一个成

分的作用就相对突出,因而产生颜色后效。某个系统受损时,就会成对地失去颜色觉察能力,如红绿色盲。
11. 当物体导致空气震荡时就产生了听觉。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大部分。声音通过耳道到达耳膜

而得到放大;附于基底膜的毛细胞,通过充满液体的耳蜗震荡,将声音转化为听神经的动作电位,然后向大

脑传送。
12. 听觉刺激有三个物理属性:频率、振幅和纯性;相应心理属性为音调、音响和音色。
13. 有两种一度被认为相互对立的听觉理论:地点说和频率说。地点说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对不同的频率

作出反应,似能很好地解释高频声音。频率说则认为基底膜的震荡频率反映了声音的频率,能很好地解释低

频声音。两种理论都认为声音响度反映为放电的神经元的数目。
14. 除了视觉和听觉之外,其他感觉还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平衡觉等。其中肤觉又可分为触觉、

痛觉、温觉与热觉。
15. 嗅觉刺激是物质散发在空气中的看不见的分子。空气进入鼻腔,流向嗅膜,嗅膜上有成百上千的各种

受体,对各种分子作出反应,产生复杂的嗅觉。嗅觉受体细胞的轴突构成嗅神经,它把信息传导到额叶下的
嗅球和额叶深部的感受区。
16. 味觉,对可溶于唾液的分子敏感。但是,实际中的味觉很多是由嗅觉引起的。味觉产生于舌部和整个

口腔的味蕾。
17. 肤觉的感觉信息经过丘脑,传向大脑的主要触觉中心:躯体感觉皮层。该皮层与躯体表面的对应关系

犹如一张躯体图。
18. 痛觉很大程度上受信念、期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控制阀理论认为,疼痛体验手神经纤维的影响,神

经纤维能关闭疼痛的阀门,阻断来自其它纤维的信息通过。痛觉反应比较复杂:有时没有痛觉刺激,但有疼
的感觉,如幽灵痛;有时有痛觉刺激,但没有痛的感觉。
19. 本体感觉是对躯体位置和运动的感觉。动觉觉察身体位置和运动,并自动协调肌肉的运动。平衡觉根

据对重力和运动的感觉提供躯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信息。
20. 知觉的最大特点是组织和解释。知觉组织,涉及形状、深度知觉,知觉常性。形状知觉指将感觉组织

成有意义的型或模式。深度知觉是按三维组织知觉。知觉常性指将不断变化的感觉组织为大小、形状和颜色

等相对稳定的知觉。
21. 形状知觉的原理包括 Gestalt 的几条原理:图形和背景、相似性、接近性、良好连续性、简洁性和完

整性。深度知觉将两维的视网膜形象组织成三维的世界,主要通过双眼和单眼视觉线索。大小和颜色常性指

知觉到不变的大小和颜色,虽然视网膜上的形象在变化。由于组织特性,知觉者容易产生错觉。错觉是知觉
经验与引起知觉的刺激特征之间不一致的现象。有些错觉好象是天生的,有些错觉则倚赖于文化和经验。
22. 知觉解释,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知觉解释依赖于感觉和记忆的结合,因为大脑以过去的经验来解

释当前的感觉。知觉不是完全天生的,也不是完全后天习得。
23. 自下而上加工,指从下层开始加工原始的感觉材料,再向大脑供给。如特征觉察器的发现就证明我们

是将刺激分解为成分进行分析的。自上而下加工,从上层开始,从观察者的期望和知识开始加工。
Gestalt 就强调我们是感受整个刺激而不是刺激的组成成分。事实上,知觉过程往往是同时从两个方向上

开始的。环境体验所塑造的知觉解释倾向或知觉期望,称为知觉定势。知觉定势包括当前上下文情景和持续
的知识结构(图式)两个方面。

第 5  

章 学习

01. 学习,是因为经验而使有机体的反应方式产生持久的改变。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基础。
02. 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研究的一类学习。经典条件作用,指环境刺激导致有机体反应的产生。先天反射

是一种无条件反射。能产生无条件反射反应的刺激称为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R)是无须学习

的反应。条件反应(CR)是习得反应。条件刺激(CS)是有机体学会与无条件刺激联系起来的刺激。
03. Thorndike 的效果律指出,动物的行为倾向有赖于该行为对环境的效果。Skinner 将这个观念发展

为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是自发的而非诱发的行为。如果行为后果增加了行为反应的概率,那么这种后果称
为强化。强化物,就是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环境后果。
04. 正强化,是提供奖赏以使行为更加可能出现的过程。负强化,是终止一个反面刺激(负强化物)以使

行为更加可能出现的过程。惩罚,将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05. 强化有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之分。间断强化又分固定比例和变化比例、固定间隔和变化间隔等方式。

这些不同方式的作用不同。
06.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都有泛化、分化和消退等现象。
07.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都是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具体应用。行为塑造,主要应用了把大目标分解为小

目标,逐步及时地给予强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