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 6 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 60

120 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 1

2 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

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

划投入的 200

 

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

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

对他们说 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

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

 

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

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

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

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

 

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

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

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

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

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 专业对口 ,而与测评结果几乎

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

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

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

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

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

 

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

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

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

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

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