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掺入量根据水泥种类、缓凝剂性能,通过试验决定。
  6.在受海水侵蚀地区或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按有关规定或试验选用合适

 

的水泥或掺入防腐蚀剂。
【考点 7】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
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如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对于确实存在缺
点的钻孔桩,应尽可能设法补强,不宜轻易废弃,造成过多的损失。
  经过补救、补强的桩须经认真的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质量极差,确实元法
利用的桩,应与设计单位研究采用补桩或其它措施。
  (一)导管进水
  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原因: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
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
缝中流人。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当即查明事故原
因,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
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
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
混凝土,重新灌注。
  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
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
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
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人,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 200cm。由于潜
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
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
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
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
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
在原护筒内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 ,
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
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新旧护筒的撤除方法和注意事项参见相关资料。
  (二)卡管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卡管有以下两种情况:
  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
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等,
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一览英才网(http://www.job1001.com) 是基于产业行业垂直细分和地方区域横向细分的网络求职招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