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为第四代广带无缝移动通信提供了网络基础。

4 软件无线电的趋势
  为了实现无缝接入和透明业务,用户终端必须是可多模、多频带操作,而且必须能自
动进行模式识别,并可在用户和网络指示下或根据用户及 QoS 要求,自适应地进行模式
切换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操作,这样的终端又称为可配置终端。可配置终端将满足人们对高
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多功能通信设备的需求,真正实现个人通信的单号码特征(无论在
家、办公室、移动中以及任何通信环境均采用同一终端)。目前,对可配置终端的研发主要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被认为是可以将不同形式的通信技术有效联系在
一起的唯一技术,下面对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可配置终端应具备的主要框架、功能及
特点进行描述。

  可配置用户终端应具备模式识别和模式转换的功能,为了辅助不同模式间的切换,
终端还应具有适时的软件下载功能以及可配置的基带结构是可配置终端应具备的基本特
征。
  模式识别是支持系统间漫游的关键模块,其功能是发现、识别和监测新的无线接入技
术(RAT),并在检测到一个 RAT 时与之相连,并获取其可以提供的业务以及质量参数
信息。模式识别程序分为盲识别和辅助识别。盲识别指终端在无需外界支持或先验知识情
况下完全自主的模式识别方式,而辅助识别是在给出一些关于无线环境的信息条件下进
行的。识别 RAT 需进行某种能量检测,检测能量的大小、频谱分布以及该能量与一些预先
定义函数的相关性等参数,帮助确定一种 RAT。就模式识别进行的时间而言,可将其分为
两种,即起始模式识别和交替模式识别。起始模式识别的特点是,终端在打开电源后,首
先在较大频谱范围内扫描搜索所有可能的模式,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交替模式
识别时,首先寻找一个可工作的模式进行连接,然后在该工作模式网络的辅助下进行其
它模式识别。
  模式切换一般发生于下述情况:当前工作模式的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时,或根据用户、
业务提供者、网络提供者的指示要求新模式明显优于当前模式时,在网络重叠的情况下模
式切换还可以被用来进行网络负荷平衡。模式转换要涉及终端和网络的重新配置以及网络
资源的重新分配,必要时还需下载相应软件,包括应用和业务提供软件、用于改变空中接
口和承载业务的 RAT 协议栈以及安装所需的设备配置文件和许可等。进行模式转换后,
终端还需进行鉴权和位置信息更新,然后便可以起动在新无线网络上的业务。为了减少终
端与网络实仨的交互,节省无线链路资源,可通过当前无线接入网中的代理配置管理器
(PRM)实体与新网络的 PRM 进行交互,了解新网络可提供的业务和网络承载参数,代
替终端进行业务协商和业务请求,为终端的模式切换做好准备,从而保证业务在模式切
换中的不间断性。
  为了适应不同模式 RAT 对基带功能(如调制解调器、FEC 和译码等)的不同要求,
可配置终端的基带也必须具有可配置特点,即通过重新配置基带处理链上各节点的属性
及功能,满足模式切换或应用 QoS 的动态要求,可配置基带系统包含一个可配置基带管
理模块,负责接收来自终端高层管理模块的指示,下载重新配置基带节需要的软件,构
造符合要求的基带处理链,并指示基带处理链间的转换。
  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无线系统和网络可实现网络 RAT 的自我更新及演进功能,同
样也应具备基带可配置、开放的结构、模块及系统升级能力、适时的软件下载更新能力以及
与终端及网管动态交互的能力等。与可配置终端应用不同的是,无线系统和网络实现软件
无线电的情况更复杂,涉及的因素更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