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后一种应用与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中的蒸煮后再发酵处理 , 其作用是相同的. 在用白腐
菌脱除草类木素的研究方面亦有了进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应用化学研究所余惠生等用贝壳
状革耳真菌(Panus Conchatus)处理稻草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成果曾在 1988 年北京举
行的国际非木材制浆造纸会议上发表, 受到国内外造纸学者的广泛重视, 但目前还未在制
浆生产中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木本韧皮纤维的微生物制浆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 20 世纪 80 年代日
本工业技术院四国工业技术试验所的小林良生等人对构皮, 三桠皮等韧皮纤维的微生物制
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发表了不少的研究报告和专利, 

并已成功地用于 和纸 的生产中. 据

报道,用一种分泌果胶分解酶的芽孢杆菌浸渍三桠皮, 只用三天时间即可完成制浆.

    通过上述国内外现代微生物制浆研究的进展, 令人联想到我国传统手工纸中福建, 江西
等省用嫩竹生料法制成的文化用纸, 如毛边纸, 玉扣纸等就是世界上最早成功地用于微生
物制浆生产出的可供书写, 印刷用的纸张, 这类纸的生产一直保留到现在. 
    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的发酵制浆如能克服其生产周期长和质量不稳定的缺点 , 对于解
决造纸工业的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将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中国手工纸长期
沿用的发酵制浆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值得我们造纸工作者予以足够的重视, 通过艰苦的
研究和探索, 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总结提高, 使其在未来制浆造纸工业生产中发挥
重要作用.

(分级蒸煮

    中国传统手工纸所用的漂白纸浆除部分皮类原料用碱液进行一次蒸煮外 ,所有的嫩竹, 
草类和部分皮类原料都采用分级蒸煮发来制浆.

    所谓分级蒸煮法就是先将纤维原料用石灰乳液浸渍后尽心一段时间堆置发酵后再送

入 常压蒸煮器 内进行蒸料, 利用石灰乳的碱性将纤维原料中一部分非纤维素物质如淀粉,
果胶, 半纤维素, 鞣质和一部分木素分解,经洗涤溶出后再用碱液进行蒸煮, 将主要的木素
溶出, 而避免果胶等将色素再粘附在纤维上, 这样处理的纸浆容易漂白,同时可以节约蒸煮
用碱. 特别是对于竹类和草类原料, 所含木素比麻类原料多,直接用碱进行一次蒸煮, 不仅
耗碱多, 而且容易生成难于漂白的物质,使成浆颜色加深, 使漂白使用药增多, 造成产品成
本提高.用石灰和碱进行两段蒸煮, 即可避免上述缺点. 由于石灰在农村可就地取材,价格低
廉, 而用碱大多要外购, 其价格比石灰要高得多.因此农村手工业生产的条件下, 这种处理
方法无论从技术上, 经济上或环保要求上来评价均是合理的.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使生产程序复杂化,操作上耗费劳动力较多.

    我国土法生产的高级手工纸, 如宣纸, 连史纸等由于对成纸的白度和耐久性要求高,一般
在用石灰蒸料后, 还要采用 2~3 段碱液蒸煮.采用如此多段蒸煮来处理纤维原料, 由于每次
用碱量少, 作用条件比较缓和, 对纤维素降解减少,而有利于成纸的耐久性.因此分级蒸煮法
是中国传统手工纸在用常压蒸煮设备的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生产漂白纸浆的方法. 
在 1958 年, 我国一些小型机制纸厂为了解决当时用碱缺乏的困难,也曾经使用分级蒸煮发
来生产漂白草类纸浆.

    中国手工纸生产所用的分级蒸煮发历史悠久, 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一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