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校正措施。
21.标准物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定义为这种物质具有
一种或数种已被充分确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
22.

 

真值:在某一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xi

23.

——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多种无法控制的因素

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的,随

机误差的特点是具有随机性,即误差忽大忽小、忽正忽负,且具对称。
24.系统误差:又称偏倚,指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是由测量系统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

25.协作实验:各实验室可应用权威部门制备和分发的标准物质或标准合成样品进行对照分析,即在进行

 

环境样品分析的同时,平行地对它们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知值对照,以控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6.重复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
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7.环境质量图: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
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1)提高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准确可靠且具有可比性;(2)避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
不能利用的现象,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避免造成环境监测过
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保证监测系统具备法律上的意义,避免由错误的监测数据导致环
境保护对策的失误;(4)环境监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复杂任务,它所涉及的工作对象是十分复杂的环
境系统,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使之协调一致;(5)一个实验室或一个国家
是否开展质量保证活动是表征该实验室或国家环境监测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主要
包括:a、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b、根据需要和可能、经济成本和效益,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c、规
定相应的监测和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认证及选择、分析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
编制报告、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等;d、编写有关的文件、标准、规范、指南、手册等。
2.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各有何目的?
答: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校正措施。内
容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
控制图等。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一般由常规监测之外的有经验人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的
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和分析标准样品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目的是协助各实验室
发现问题,提高监测分析质量。
3.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操作?
答:编制和推行标准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性,不但要求同一实验
室的分析人员分析同一样品的结果要一致,而且要求不同实验室的分析人员分析同一样品的结果也要一
致。
4.标准物质具有哪些特点?用途是什么? 
答:特点:(1)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的组成越接近越好,这样可以消除方法基体效应引入的
系统误差;(2

 

)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比被测样品预期达到的准确度高 3~10 倍;(3)分析方法的精密

度是被测样品浓度的函数,所以要选择浓度水平适当的标准物质;(4)取样量不得小于标准物质证书中
规定的最小取样量。
用途:(1)评价监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验证标准方法,发展新的监测方法(2)校正
并标定监测分析仪器,发展新的监测技术;(3)在协作实验中用于评价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监测人员的
技术水平,从而加强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数据的能力;(4)把标准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
(5)通过标准物质的准确度传递系统和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国际同行间、国内同行间以及实验室间数据
的可比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6)作为相对真值,标准物质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技术仲裁依据;(7)
以一级标准物质作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定值,也可以为新类型的标准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