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7卷

在外壳壁组成的空腔中,由上而下分别布置有冷凝

器、第二级蒸发一冷凝器、第一级蒸发一冷凝器和蒸发

器,而且各器件之间的蒸汽是互不相通的(抽真空时

可以连通)。分别在冷凝器、第二级蒸发.冷凝器和

第一级蒸发.冷凝器的正下方置有淡水收集盘,以便

收集上述器件产生的淡水,而所产生的淡水最终由

管道流人置于外壳之外的淡水储存罐中。在第二级

蒸发.冷凝器和第一级蒸发-冷凝器正上方置有盐水

喷淋盘,其中盐水由循环泵提供。第二级蒸发一冷凝

器和第一级蒸发.冷凝器均由121根直径为25r岫、长

为490—砌的黄铜管横穿在竖壁上焊接而成,见图

3a,总换热面积4.9m2。冷凝器和蒸发器则分别由

220和248根长300nlIIl、直径25rm的黄铜管竖焊在

一个圆柱形空腔的两端盖上构成,见图3b,总换热

面积分别是4.9m2和5.5m2。装置的运行原理可分

步解释如下:

1)海水经阀4进入装置,经盘管18预热并形成

部分淡水,最后与来自泵13的盐水汇合,通过喷淋

器喷淋至第二级蒸发一冷凝器16进行降膜蒸发。未

蒸发的盐水经连通管23进入第一级蒸发一冷凝器

15,经循环泵12再次进行降膜蒸发。未蒸发的盐水

经联通管进人最下级的蒸发腔,且被蒸发器14进一

步加热蒸发。剩余的浓盐水最后经泵8排出装置;

2)在最上一级淡水盘19产生的淡水,经淡水连

通管21分别与第二级、第三级盘的淡水汇合,一起

进入淡水储存罐2储存,储存到一定量后经泵7输

送给用户;

3)用于装置加热的热水自太阳能系统或加热水

箱10通过加热水循环泵9强迫进入装置的蒸发器

14,经蒸发器14放热后经回水管又回到加热水箱10

中;

4)用于装置冷却的冷水自冷却水箱25,通过冷

却水循环泵5强迫进入装置的第三级冷凝器17中,

在那里吸收蒸汽释放的潜热,升温后经回水管反回

冷却水箱25中;

5)海水进入装置后,最终要到达装置的最下级

蒸发腔,在那里被蒸发器14加热蒸发,产生最初一

级的蒸汽。该初级蒸汽上升至第一级蒸发一冷凝器

15的外围,并在那里形成降膜凝结,包括在15外壁

的竖板上和横管的内壁上,同时释放其潜热交给横

管外壁正在降膜蒸发的盐水,并使盐水的温度上升。

形成的淡水滴落至下方的淡水盘中,经收集汇入淡

水储存罐中。经第一级蒸发一冷凝器15横管降膜蒸

发产生的次级蒸汽又上升至第二级蒸发一冷凝器16

的外围,并在那里形成降膜凝结,同时也释放其潜热

交给第二级蒸发一冷凝器16内正在降膜蒸发的盐

水,并使盐水的温度上升,产生更次一级的蒸汽。该

蒸汽在分压差的推动下,最后上升至冷凝器17的外

围,并在17的外壁和竖管的内壁上形成降膜凝结,

同时释放其潜热交给17内部流动的冷却水,从而完

成蒸汽流动的全过程。系统所需真空度由真空泵3

维持。装置的外壳用33-砌厚的石棉布和聚氨脂发

泡保温。

在如图2所示的每个测量点上,都布置有通过

标定的测温热电偶。热电偶提供的电信号由微伏计

读取,最后确定各测点的温度。蒸馏水产量由清水

泵7送出的淡水,每隔一段时间用电子称测量一次。

加热水流率、冷却水流率和供海水流率均用水表测

量,相对误差是5%。装置内压力用真空表读取,相

对误差是5%。实验中消耗的电量均认为是相关电

器的标称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在20—35℃范围,环

境相对湿度在40%~65%范围,实验用海水用自来

水加盐配制。在稳态条件下,实验对温度、产水量及

影响系统性能的相关参数均作了测量。实验中,加

热水流率为4235±100k∥h,冷却水流率为3700±

100kg/ll,进人装置的海水流率可调,约为100~

200kg/h。循环泵的循环流率为1200kg/h,因此横管降

膜蒸发的管外液体流动负荷约为11=0.06kg,(m・s)。

3.1加热水温度对产水量的影响

在上述加热水和冷却水流量条件下,不同压力

情况时,加热水温度对产水量的影响如图4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装置的运行温度(在此设定为供热水

温度)是影响系统产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供热水

温度升高时,系统的产水率迅速增加,特别在65~

75℃范围。而当温度更高时,产水率增加变得相对

缓慢。这可能是当温度升高大于80℃时,由于各级

的温差加大,从各级之间的压力平衡管(备于抽真空

时用)泄漏的蒸汽量增加,从而减弱部分产量的增

加。因此,在设计压力平衡管时,要特别注意管径的

大小,太大时泄漏的蒸汽量增加,太小时可能使各级

之间的压差过大,特别是在真空泵启动时,这时所产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