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却擅自取消了。住宅建设开发企业为降低开发成本,在 1987 年至 2000 年新建
的北京住宅小区有 10516 万平方米建筑中都没有中水田用设施。例如:自《北京
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15 年来,北京市建筑规模每年以 1000 万
平方米的速度递增,建筑中水设施项目到现在却只有 200 多个,已建成的 100
多个项目中还有三分之一的项目没有运行。而且,由于水价方面的原因,已运行
的项目在开始几乎都是亏本的。

而且中水设计参数选择不当、设备质量低、安装不合格等问题影响建设单位

使用中水的积校性;再加上管理单位不重视,运行人员水平低等,造成运行不
正常和被迫停止运行,使已经迈出的建筑中水使用步伐又退步了。如北京金大酒
店 1991 年开业以前对饭店中水设施设计进行了 3 次修改和试运行,到 1996 年
又投资 27 万元重新进行设计、改造,然而至今仍因设备动力不足、运行成本高而
未投入使用。

1.3 国外雨水利用技术
由于便于范围内的水资源紧缺和暴雨洪水灾害频繁,世界五大洲约 40 多个

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利用研究:

日本:楼前屋后因地制宜
近年来,各种雨水入渗设施也在日本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

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在楼前屋后,将地面径流就地入渗地下,
在控制径流汇集、减小洪峰流量的同时,使地下水得到补给,使遭到破坏的水环
境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也起到阻止地面沉降的作用。日本在屋顶修建蓄水系统、
或修建屋顶蓄水和渗井、渗沟相结合的回补系统,雨水在屋顶集蓄后,逐步放入
渗井或渗沟,再回补地下。

美国:立法要求或鼓励
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限制雨水直接排放与流失,控制雨水径流

的污染,收取雨水排放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发
送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美国的雨洪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宗旨,并作
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部分。美国的富雷斯诺市将入渗池和回灌井结合起来。在入
渗池表土下 1。5 米深水平铺设多孔波纹塑料管、然后与入渗池末端的水泥管相连,
雨水经土壤过滤自流注入回灌井。这种将水平入渗和垂直入渗结合的方法防止了
回灌井淤堵,并提高了回灌能力。在芝加哥市兴建了著名的地下隧道蓄水系统,
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此外,还在众多的研究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

德国:法律强制加市场推动
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信处理利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的法律对于雨

水的排放问题明确规定,为了减少雨洪对城镇排水管网的行洪威胁,减轻污水
处理厂的处理压力,雨水在进入污水管道之前必须经过就地入渗消纳,或收集
处理后再回用,只有超量部分和污染程度的部分才允许排入污水管,并通过各
种市场管理手段鼓励用户推广采用雨洪利用技术。例如,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
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而雨水排放费与污水排放费用一样
高,通常为自来水费的 1.5 倍左右。

国外主要雨洪利用设施
国外在城市化地区通过阻滞和蓄积雨水进行雨洪利用的设施主要有;滞洪

池、调洪池、蓄洪隧洞系统、屋顶蓄水系统,地下水池蓄水系统。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