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时进行反洗,

其反冲洗过程设计为:

先用水反洗 2mi

n;

然后用空气擦洗,擦洗强度 1

4~1

6L/

(m

·s

),同时配

以水反洗,

时间 2mi

n;

最后用水反洗 2mi

n,

反洗强度 1

2~1

6L/

(m

·s

)。

5 硫酸及二氧化氯投加系统

经过石灰处理的水是 Ca

CO

的饱和溶液,

有时候由于 Ca

CO

的结晶过程没有完成,使出水为 Ca

CO

过饱和水,

这样不稳定的水会在以后形成沉淀,

所以设置了加酸处理系统。为防止水中的细菌增长和微生物

的滋生,

采用投加二氧化氯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加药量初步设计为 1mg/

L。

设储酸罐 1个,

用于储存 9

8%的工业硫酸,

容积 5m

并配 1台 1

0m

h的卸酸泵。H

计量泵用于将

酸计量箱中的 H

O4投加到混合器,

共 2台(1用 1备),

流量 5.

7L/

h,

设计投加量为 4

7.

5mg/

L。硫酸混合

器 DN2

5,

内衬 3mm聚四氟乙烯。

二氧化氯加药系统配有发生量为 0.

3k

g/

h二氧化氯发生器 1台,

0.

5m

的盐酸罐 1个,

0.

5m

氯酸钠罐

1个、

水射器 1个,

2台流量为 3.

8L/

h的加药泵(1用 1备)。

6 污泥浓缩及脱水系统

设 1台污泥浓缩池,

出力 5m

h,

直径 4.

3m,

高 3m,

进水为管道中央进水,出水为堰式溢流,刮泥机转

速 2r

mi

n。设计进泥含水率 9

8%,

出泥含水率 9

6%。配 2台污泥螺杆泵,流量为 6.

7m

h。设离心式脱水

机 1台,

最高进料量 5m

h,

进料含水率 9

7%,

泥饼含水率≤70%。

聚丙烯酰胺(PAM)用于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悬浮物混凝和污泥脱水处理,助凝剂采用配药箱进行溶解配

制,

设有 6m

的配药箱 2个,

浓度为 3‰。计量泵共 5台,

3台流量为 1

0L/

h的用于机械加速澄清池(2用 1

备),

设计投加量为 2mg/

L,

2台流量为 2

0L/

h的用于污泥脱水机(1用 1备),

设计投加量为 0.

1mg/

L。

5 

设计要点分析

1 生物脱氮工艺

同自然界淡水相比,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具有含盐量、有机物含量、氨氮含量高,细菌种群复杂、腐

蚀和结垢倾向大的特点。氨氮在电厂循环水系统中易发生硝化反应导致电厂循环水 p

H值降低,

较低 p

H值

容易导致碳钢及水泥构件发生腐蚀。另外单纯采用石灰混凝澄清过滤处理工艺会使循环水补充水中的

HCO

含量消耗殆尽,致使水对酸的缓冲作用不存在,导致氨氮对 p

H值的影响加大。这些都会严重危害电

厂循环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对于氨氮含量较高(大于 1

0mg/

L)的二级出水,必须在石灰处理前通过生化

反应把氨氮降至较低水平(小于 5mg/

L,

最好小于 1mg/

L)。曝气生物滤池基建投资小,脱氮效果好,抗冲击

负荷能力强,

非常适合于城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在去除氨氮的同时也消耗了碱度,

每降解

1k

g的氨氮消耗 7.

4k

g的 HCO

从而减少了后续工艺石灰的投加量。实际运行过中应重点考察进水 NH

浓度、

COD浓度、

C/

N比、

碱度,

以及气水比等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另外还必须考察冬季温度低时运行

情况,

因为过低的温度不利于硝化菌繁殖,

其后果仍有可能是出水氨氮含量达不到设计指标。而此时循环水

系统的温度和冷却塔对流冷却方式却适合硝化菌的繁殖条件,硝化反应生成的酸在中水碱度低的情况下使

循环水 p

H值下降的问题仍然存在。

2 石灰混凝澄清工艺

石灰混凝澄清处理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石灰处理在除去暂时硬度降低浊度的同时,

对污水中的有机

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另外石灰本身还具有杀菌作用,

对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有利。其去除暂时硬度原理

如下:

 CO

+Ca

(OH)

Ca

CO

↓ + H

 Ca

(HCO

+Ca

(OH)

2Ca

CO

↓ +2H

 Mg

(HCO

+2Ca

(OH)

2Ca

CO

↓ +Mg

(OH)

↓ +2H

降低碱度和硬度,

可以有效防止凝汽器的结垢,

降低浊度可以减缓凝汽器表面粘泥的沉积速率。降低水

中 COD含量,

减少细菌孳生的养料,

对于抑制细菌繁殖有利。石灰处理具有杀菌灭藻作用,

可防止杀菌工艺

失效时循环水系统细菌爆发式繁殖。

·

·

王仁雷:

电厂中水回用工程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