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环境污染与防治

      网络版      第 2 期   2010 年 2 月 

典型微污染水系

(南方、北方、长江流域等) 

 

有 机 物
分 离 分
级 表 征

深度处理技术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技术等。

 

图 1  强化混凝的一般技术路线 

2.2.1  活性炭吸附 

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以粉末炭和颗粒炭两种形式得到应用。一般来说,粉末

炭主要用于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微量有机物如农药和嗅味物质等的去除。由于其使用方

便灵活,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并可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投加或不投加以及投加量,因而特别

适用于一些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2005 年末的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粉末活性炭就发

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颗粒活性炭多用于原水水质季节性变化不大的情况进行深度处理。一般来说,由于颗

粒活性炭对水中多数有机物无选择的进行吸附,炭池在运行

3~6 个月后就会被穿透,需要

更换或再生。我国单独使用颗粒活性炭的水厂不多,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第九水厂利用活性

炭吸附技术进行深度处理,但由于炭的更换周期较长,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活性炭上会自然

形成生物膜,对有机物的去除实际上是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生物活性炭技术。

 

2.2.2   臭氧氧化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比活性炭早。作为一种极强的氧化剂,臭氧除了能有效的去除

色度、嗅味和氧化破坏难降解污染物外,还可以氧化微生物细胞的有机体或破坏有机体链

状结构而导致细胞死亡,对微生物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1902 年,德国帕德博恩市建立

了第一座用臭氧处理饮用水的大规模水厂,开创了臭氧进行饮用水处理的先河。但由于当

国内外经验

 

典型微污染水系优化混凝集成工艺示范

 

其他典型区域水系研究、形成操作规范与国家目标

 

为污染水源水体有机物优化混凝去
除机理及其水质安全保障工艺和操

作规范

 

技术

 

GC/MS/
NMR/AF
M 等 其
他 分 析
技术

 

生 物 毒
性 评 估
/DBPFP
评估

 

 

 

原水水质分析表征

强化混凝作用机理

原水水质变化规律、有机物
物化性质、毒性特征:不同
有机物的去除机理、毒性变
化规律、混凝剂的形态效应:
优化反应条件与反应器:毒
性有机物的重点优化去除集
成工艺

 

←⎯→

←⎯→

←⎯→

 

优化混凝集成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