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991 年 Ringler 等报告 4 例腰麻后马尾综合征病例,一年后又收集 8 例,其 12 例中有 11
例使用了 5%利多卡因。1993 年 Schneider 等又报道了 4 例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臀部和更
低位的疼痛和/或感觉障碍,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短暂的神经毒性,即短暂神经症状。随着
临床麻醉和镇痛治疗的开展,CSEA 的神经并发症的报道也有增加,许多学者对局麻药的神
经毒性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当前的研究结果有:  
(1)所有局麻药都有一定的神经毒性。Radwan 等动物试验证明,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
哌卡因和罗哌卡因等均产生长圆椎和轴索变性,但变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2)局麻药的安全性是相对的。5%利多卡因比 0.75%布比卡因和 0.5%丁卡因对神经损害更
严重,且利多卡因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作用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但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
测,发现 1%或 2%利多卡因,加或不加肾上腺素都可抑制坐骨神经血流。  
(3)局麻药浓度的影响。Lamtert 等研究认为 5%利多卡因和 0.5%丁卡因可引起不可回逆的
传导阻滞。Bainton 等研究表明高浓度利多卡因对复合活动电位呈不可回逆,而低浓度为可
逆变化,1.25%利多卡因对神经组织变化明显减轻。  
(4)葡萄糖液的影响。理论上认为局麻药中加入葡萄糖液将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增加局
麻药的神经毒性,但在动物实验未得到证明。  
(5)血管收缩药的影响。血管收缩药能增强局麻药对神经组织毒性的风险,Hashimoto 等
在动物实验证实,注入 5%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与 5%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盐水比较,5%利多卡
因+肾上腺素的神经损害比较严重,而单纯肾上腺素盐水则未引起神经损害。其原因:①肾
上腺素减少利多卡因吸收,增加了局麻药暴露的时间;②减少血流,促进局部缺血,局部缺
血是局麻药神经毒性的一个假说;③导致轴突变性;④增加神经损伤发生率;⑤肾上腺含有
亚硫酸防腐剂,可能与神经损害有关。  
2、临床表现  
(1)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 CES)  
由于下部(L2~S5)脊髓神经根受损引起,其症状为膀胱直肠功能受损,会阴部感觉障碍,
以及下肢运动麻痹等。主要原因是穿刺损伤和局麻药毒性所致,Kubina 研究小组 2 例 CSEA
病例与椎管狭窄有关。除 Rigler 报告 4 例外,Auroy 研究小组在 CSEA 中有 35 例并发马尾
综合征,为 5%利多卡因的毒性反应,穿刺时无异常感和疼痛,Beardsley 等对 12 例志愿者
用 100mg 利多卡因腰麻后发生 1 例会阴感觉障碍长达 3 个月。1999 年北欧麻醉杂志报道 6
例均与重比重 5%利多卡因有关,利多卡因的毒性作用包括传导中断、继胞膜损害、膜电位
消失、细胞内 Ca 艹离子聚集、酶漏出、轴突降解和细胞死亡等。使用布比卡因也能发生马
尾综合征。  
(2)短暂神经症状(Transient neurologic symptom, TNS)  
Scheider 首先报道,表现为钝痛和放射痛,以臀部为中心呈放射性向下肢扩散。一般发生
于腰麻后 12~36h,持续 2 天至 1 周,疼痛程度为中等度或剧烈,所有局麻药在脊麻后都可
能发生,5%重比重利多卡因的发生率高达 4%~33%,TNS 不同于马尾综合征,并不后遗感觉和
运动损害,脊髓和神经根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均无变化,如发现持续性感觉异常应高度怀疑
穿刺针直接损伤,故为亚临床神经病变,降低局麻药浓度能否减少 TNS 发生率尚无定论,究
其原因:①神经毒性,利多卡因刺激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炎;②穿刺损伤;③神经缺血;④手
术体位使坐骨神经过度牵拉;⑤穿刺针尖位置或加入葡萄糖使局麻药分布不均;⑥穿刺针尖
可能为骶尾部局麻药的敏感部位。其它因素:①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发生率为 16%,可能与体
位随关节镜移动引起部分骶神经受损(牵张力增加);②膀胱截石位、折刀式卧位者 TNS
发生率增加;③布比卡因 TNS 发生率较利多卡因显著减少;④局麻药加血管收缩药(肾上腺
素、苯肾上腺素)TNS 发生率明显增加;⑤腰麻后腰背肌肉松弛,支撑力下降,脊柱生理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