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同类监测仪相同的指标外,其突出特点是顺应性环

和阻力环的动态显示,在通气异常的早期,SpO:、

PETCO:和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改变以前,顺应性环和

阻力环即已显示出来,它对诊断和纠正异常情况非

常及时直观。对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期间,通气失

常时导管突然扭曲,导管阻塞或气管口径缩小,导管

误人食管,导管插入一侧支气管,单肺通气,双腔支

气管导管反向,腹部牵拉过甚引起一侧肺压缩等异

常图形的改变,分析顺应性环和阻力环均可作出正

确诊断o。41。

3循环功能监测

A,JL心血管具有以下生理特点:①新生儿心室

狭小,可收缩空间小,心室顺应性低。②小儿主要依

靠心率增加来维持高心排血量[200 mL/(kg・

min)],新生儿可以耐受高达200次/min的心率而不

会出现不良反应。③缺氧时可能出现心动过缓。静

息状态下新生儿心率低于60次/min时,就不能提供

足够的心排血量,需要进行心脏按压。④出生后,

PaO:和pH及PaO:降低均可以使肺血管阻力下降,

2周后肺动脉压达到成人水平。⑤d,JL先天性心脏

病发生率为7/1000~8/1000。最常见的类型是大血

管异常,其中10%一15%合并心脏意外的其他异常。

⑥小儿对麻醉药物较敏感,循环波动较大。可见小

儿循环功能的监测对于儿科麻醉十分重要。

3.1心电监测

心电图能监测每次心脏搏动的电

活动,但不能提示心泵功能和外周循环的状态。小

儿易发生心律失常,一般都不作处理。婴儿心率较

快,心率减慢(<100次/min)可能是缺氧的早期体

征。在小婴儿中缺氧所导致的心动过缓较氧饱和度

监测显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早。相反,心电监测提

示心动过缓转为正常节律能较早地显示缺氧的

改善‘‘5I。

3.2无创性血压监测麻醉期间,婴幼儿的动脉收

缩压与循环血容量密切相关,常用于指导输入量。

无创性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搏动显示

法、柯氏音听诊法、超声波血流探测法、远端血流探

测法。这些方法均需注意袖套的宽度,一般以遮盖

上臂的2/3为宜。多普勒超声技术已用于测动脉

压,即使休克时也很准确。

3.3经胸电阻抗法

经胸电阻抗法利用心动周期

中胸部电阻抗的变化来测定左心室收缩时间和计算

心搏量。经胸电阻抗法是无创连续的,操作简单、费

用低并能动态观察CO的变化趋势‘16,17]。由于其抗

干扰能力差,易受患者呼吸、手术操作及心律失常等

的干扰,尤其是不能鉴别异常结果是患者的病情变

化或机器本身的因素所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

・3303・

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3.4二氧化碳部分重吸收法监测CO:部分重吸收

法监测采用的Fick原理对心排血量进行监测。其所

测得心排血量由CO:产生量和呼气末CO:与动脉

CO:含量之间的比例常数求得。通过大量的动物实

验及临床实践证实,其与温度稀释法有良好的相关

关系¨扎。9 J。但Gama

de

Abreu等乜刚研究了不同血流

动力学状态和不同通气血流比条件下CO,认为在高

心排血量状态和肺泡无效腔增加的情况下CO偏低。

此外,由于该种监测方法仅能局限在气管插管的机

械通气的患者。在小儿使用该设备监测时需注意使

用相匹配的重吸人环,同时密切监测呼吸末二氧化

碳变化,避免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缺氧或者是高

碳酸血症。

3.5

经肺热稀释测定技术

经肺热稀释测定技术

监测仪是德国PULSI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容量监测

仪。该监测仪对心排血量的监测是从经肺温度稀释

曲线计算而得。与肺动脉导管温度稀释曲线相比,

经肺温度稀释曲线更长、更平坦。因此,经肺温度稀

释曲线对温度基线的飘移更敏感,但不受静脉注射

剂的影响。经肺热稀释测定技术利用经肺温度稀释

法测得的CO(COTDa)与同时利用肺动脉导管测得

的co(COTDpa)相关良好口1’引。连续的心排血量

PCCO是经肺热稀释测定技术监测仪通过一种改良

的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的方法来获得,可

经肺温度稀释单次测定CO来校正,与COTDpa相关

良好。

3.6经食管超声技术

经食管超声技术根据物体

(红细胞)移动的速度和已知频率超声波的反射频率

呈正比的原理设计,其超声多普勒探头通过测定红

细胞移动的速度来推算降主动脉的血流量,M型超

声探头,还可直接测量降主动脉直径的大小。这样

就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它

与热稀释法高度相关旧J,测量左心室充盈期舒张末

面积直接与每搏容量指数相关,可作为前负荷的定

量指标,已成为许多麻醉医师围术期处理患者的重

要组成部分。

4体温监测

新生儿和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和皮下组织

隔热性能差,术中易发生低体温,导致苏醒延迟、心

率失常甚至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维护婴幼

儿的体温十分重要。中心体温应以直肠及食管温度

为准。腋温监测便捷,其值比中心体温低1℃。腋窝

温度测最与鼓膜温度、鼻咽部温度和食管温度一样

有效Ⅲ]。但是,当可能发生体温过低的时候,只有能

反映真实核心温度的远端食管、直肠和鼻咽部的温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