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ug/ml 后依次逐步调高效应室浓度,分别为 4ug/ml、5ug/ml。喉镜置入观察患儿反应,如

出现挣扎等明显的对抗反应,退喉镜,升高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至 6ug/ml,达该浓度后再

试,如果置入喉镜仍然挣扎,再升高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至 7ug/ml,反复调整浓度,每次

升高 1 ug/ml 一直到喉镜置入时无明显反应为合适浓度。暴露会厌、声门等结构,采用 2ml

注射器按 0.1ml/kg 抽取 1%丁卡因,注射器前端接 16G 静脉穿刺针外套伸入口腔局麻,

将半量涂抹在会厌和声门周围后,外套伸入声门下气管内注射剩余的半量行气管 -支气管

表面麻醉。3min 后开始手术,当外科医师将支气管镜置入气管,氧气接口与气管镜侧孔

相接,调节氧流量在 3~6 l/min。调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至 5.0ug/ml,术中观察患儿的反

应,当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至 5ug/ml 时患儿无明显挣扎反应,再次调低异丙酚浓度至

3ug/ml 维持。如在降低异丙酚的过程中出现反应,可在该浓度的基础上每次上调 1ug/ml 维

持。B 组合作患儿抱入手术室,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 3mg/kg 后无挣扎抱入手术室。开放

静脉后, 静脉注射阿托品 0.01mg/kg 和地塞米松 5mg。静脉缓慢注射 γ-羟基丁酸钠 80~

100mg/kg,15min 后 γ-羟基丁酸钠作用较完善时,静脉注射氯胺酮 1~2mg/kg,开始手

术,置入支气管镜,氧气接口与气管镜侧孔相接,调节氧流量在 3~6 l/min,术中麻醉浅,

出现体动、呛咳等反应较明显时,每次给于氯胺酮 1mg/kg。

  

观察项目 1、记录麻醉前心率(HR)、麻醉期间的最高 HR 和发生心动过缓事件,记

录入手术室时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最低的 SpO2 和苏醒时的 SpO2;2、麻醉

期间发生屏气、呛咳、发绀、喉鸣、完全性喉痉挛例数和次数;3、记录 2 组术毕发生下颌松

弛和舌后坠,需托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托下颌仍发生喉鸣、吸气困难例数;4、记

录手术时间、术毕患儿在手术室的滞留时间和苏醒时间(术毕到清醒)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

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

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年龄在 8~36 月之间,体重在 7.5~18kg。2 组患儿年龄、体重和性别无明显差

异,见表 1。2 组患儿均一次顺利插入硬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顺利。术毕在手术室里的滞

留时间和苏醒时间 B 组显著长于 A 组,见表 1。

2 组病人的入室心率、术中最高心率、入室 SpO2、术中最低 SpO2

 

和苏醒时 的 SpO2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