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如果说国家大剧院和央视新楼方案之时的论战和交锋主要是在媒体与建筑界互

动产生,那么 2004

年 鸟巢 事件则让论战普及到全民的地步。尽管这次联名上书反

对国外设计方案的两院院士相比于国家大剧院少得可怜,只有 10 人,但是国内的媒

体却给予了强力关注,在近几个月中任何关于鸟巢事件的重要进展都被列为各报的头

版关注对象,并且倾向性发生明显转变,几乎一边倒地倾向于反对崇洋媚外并且首次

把政府作为质疑对象。 某报纸的总结性评语很好地描述了在盲目排外与崇洋媚外的两

种思潮的碰撞过程以及当前的矛盾状态。

  脸谱之三:将建筑当玩物,重艺术轻技术、重形式轻功能;躲进象牙塔和故

纸堆里成一统,拒绝脚踏实地的务实设计

  2004 年 8 月中旬,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郑光复在 ABBS 建筑论坛网站上发表了

洋洋洒洒长达 13000 多字的文章《拂去泼在中国建筑师身上的污水----细品〈中国建筑

师缺乏修养》及其附文〉。这篇檄文以尖锐的语言、客观的数据和入木三分的分析,高举

起 建筑不是艺术 的大旗,剑锋直指矶崎新、库哈斯、安德鲁等国人已经耳熟能详的国

际建筑设计师,对国家大剧院、新央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馆等著名公共建筑,在

招标、设计过程的不透明、非理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批鞑。文章进而指出,黑格尔虽是

一伟大的哲学家,但他毕竟处于一个工业革命尚未发生的时代,他最早提出的 建筑

是艺术 的论断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看来,其实非常荒谬而且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

  这个论断是大胆而忤逆的!

  一直以来,有太多的声音在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建筑师惟恐自己被划入工程师的

行列,而一味地强调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造型技巧;另一方面,美术学院、工艺美院乃

至电影学院的艺术家们在玩够了其他艺术形态后,开始盯上了建筑这个体量最为庞大、

造价最为高昂的艺术载体。

  然而最重要的是,国际上一直也有两大思潮,一是以建筑技术为主导,在强调功

能性、经济性的基础上注重造型、美观;而另一类,则是单纯地追求新奇怪异的视觉冲

击力,甚至不惜用绘画、雕塑的造型思维来做建筑。也许是中国人的审美曾经在长达数

十年里被压抑得太久太狠,一旦开放就不可避免地迅速被另类引入歧途。

  随着 鸟巢 去盖方案的讨论逐渐风波落定, 安全、经济、实用、美观 的建筑基本

原则也被明确下来。然而诛方案易、诛心难。无论是建筑设计从业者、还是在校的建筑系

学生,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引领建筑界潮流的人,他们根深蒂固的观点是难以清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