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匝数越多, 相邻线匝之间承受的过电压越高。所
以这两种特殊绕线方式的线圈匝间绝缘应特殊处

理。弓形、Š形换位线圈线匝排列示意如图 1。

Š形换位线圈

      弓形换位线圈

图 1  两种换位线圈排列方式

2. 3. 1  换位线圈匝间电压分析

根据 JB /T 10098- 2000《交流电 机定子成型

线圈耐冲击电压水平》规定, 线圈耐 陡峭波前冲
击电压峰值 10kV电机为 29kV, 按此值计算, 结合
图 1, 以前 4 匝为例, 弓形、Š形换位线圈相邻各
匝所承受的冲击电压值如表 3。

表 3  换位线圈相邻各匝的冲击电压

弓形换位线圈 ( 20匝 )

Š形换位线圈 ( 20匝 )

相邻匝间

冲击电压峰值

( kV )

相邻匝间

冲击电压峰值

( kV )

1- 2, 2- 3, 3- 4

1. 45

1- 11, 2- 12

14. 5

1- 3, 2- 4

4. 35

1- 12

15. 95

1- 4

5. 8

1- 2, 11- 12

1. 45

    由表 3可以看出, 弓形换位线圈相邻匝 1- 4

耐冲击电压峰值最高, 是正常 1- 2 /2- 3 /3- 4相
邻匝的 4 倍。 1- 3 /2 - 4耐冲击电压峰值次之,
是正常 1- 2相邻匝的 3倍。如此高的匝间冲击
电压, 是 10kV 小功 率电机匝间事故 率高的直接
原因。

由表 3可以看出, Š形换位线圈相邻匝 1- 12

耐冲击电压峰值最高, 是正常 1- 2 /11- 12相邻匝
的 11倍。 1- 11/2- 12耐冲击电压峰值次之, 是正
常 1- 2 /11- 12相邻匝的 10倍。与弓形换位线圈
不同的是其承受高压的相邻匝都是来自排间, 同一
排的相邻各匝都承受的是最低的匝间电压。

2. 3. 2  10kV 小线规 Š形换位线圈匝间绝缘

Š形换位线圈绕制时较弓形换位线圈容易,

两个单排梭形线圈分别绕制后合上, 再将过桥线
焊接在一起即可, 这种结构由于换位处数少, 线圈
端部平整, 与非换位线圈差别不大。如排间绝缘
处理得当应是一种较好的换位方式。

排间绝缘可以用多胶薄膜补强云母带分别对

单排梭形线圈一周半叠包一层, 过桥线可用多胶
薄膜补强云母带半叠包 3- 4层, 合在一起后进行
匝间胶化处理。如此处理的 Š形换 位线圈匝间

绝缘耐冲击电压可达到 30kV, 完全可以满足 JB /

T 10098- 2000《交流电机定子成型线圈耐冲击电

压水平》的要求。

2. 3. 3  10kV 弓形换位线圈匝间绝缘

由于换位线圈导线均是小线规导线, 这种小

线规导线在电磁线厂制造时就较困难, 其击穿电
压本身也较低, 因此在电磁线选择时应考虑增加
一定的余量。

弓形换位线圈承受高压的相邻匝不仅来自排

间, 上下匝间也有高压出现, 而且一支线圈内高压相
邻匝数量多, 单纯将高压匝隔离开工艺上较困难。

由于电机产生过电压时, 一般不是在电机正

常运行时, 而是在启动瞬间, 过电压一般是陡峭波
冲击电压, 由于这瞬间过电压是由电缆引线导入,
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使电机整个绕组达到同一电压
水平, 而是与电缆连接的首支线圈承受 50% 以上
的过电压, 所以绕组匝间击穿多发生在启动时的
首支线圈, 加强首支线圈的匝间绝缘即可提高整
台电机的耐陡峭波冲击电压水平。

弓形换位线圈匝间绝缘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 1)选择高强度的电磁线;

( 2)换位处由于易 产生机械损伤, 应在 每个

换位处垫包绝缘;

( 3)加强每相绕组首支线圈的匝间绝缘;

( 4)提高特殊处理的线圈匝间冲击试验电压。

3  结语

高压电机绕组线圈匝间绝缘质量的提高应进

行综合考虑, 从设计方案到导线质量再到线圈制
造工艺方法等等都是关键。 10kV 换位线圈的匝
间绝缘由于它的特殊性应特别重视。

参考文献

[ 1]   黎崇斌. 《高压交流电动机定 子绕组 匝间绝 缘结构

设计问题》. 1993. 11.

[ 2]   胡溢祥. 《中型 10kV 小 线规线 圈 Š形绕绝 缘结构

研究》.

[ 3]   JB /T 10098- 2000. 《交流电 机定子成 型线圈 耐冲击

电压水平》.

47

 

  2007年第 5期          

  第 42卷 (总第 138期 )        

( EXPLO SION - PROOF ELECTR IC MA CH INE )        

防爆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