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40、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

    

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41、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

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A·马歇尔在其所著《经
济学原理》提出的。

42、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
43、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
的负效用。
二、工资形式:44、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
和利润。
45、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46、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
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47、实际工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48、实际工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特别是消费品价格指数。
49、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50、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
51、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
52、福利的特征:1

  )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

  )法定性;

 

 3

  )企业自定性和

 

 

灵活性。

53、实物支付是福利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54、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原因是:
● 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照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企业减少保险上

缴额)

● 实物支付变相抵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 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55、延期支付是福利支付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企业现在支付一定量的货币作为保险基金,待具备

 

享受资格或条件时,员工获得使用权。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

    

就业总量的决定

56、就业的 3 层含义: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由劳动能力的和就业要求

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济收入的经济获得。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2)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
社会有益;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凡是从事社
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称为就业者。

57、总供给=消费+

 

储蓄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合(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

 

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 =消费+储蓄

58、总需求=消费品需求+

 

投资品需求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合。

59、均衡国民总收入=总供给=

 

总需求 =消费+储蓄=消费+

 

  

投资 即: Y = C + S = C +I

60、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
6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二、失业及其类型 62、失业的规定:1

  )运动年龄的规定;

 

 2

  )就业要求的规定;

 

 3

  )在职业介绍部

 

 

门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
63、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均为失业

者。

64、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机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65、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1

  )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2

  )强化职业培训;

 

 3

  )实施

 

 

职业技能开发。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66、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2种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67、经济周期性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68、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