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人格分析理论

P-A-C

理论 (TransactionalAnalysis)由心理学家柏恩(EricBerne)提出,是一

个简单好用的沟通工具。P-A-C”

” “

” “

理论把个人的 自我 划分为 父母 、成人 、儿童 三种状态,这

 

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 (P)是指记录在脑里的早期经验,来源于小孩头 5 年所看到的父母或替代者所做的事情或所

 

说的话,是一套由指导和示范而产生的人生概念。

成人 (A)指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开始思考,架构自己的理解力,开始说不,并问为什么,所有

”  

这些个别化活动成为孩子日渐形成的人格中的一部分,即 成人 。

儿童 (C)

记录的是小孩 所见、所闻、所感觉、所理解 的资料,由孩子头 5 年对其父母言行的各种

 

反应组成。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 交往分析 的基本分析单位,社交的基本单位作为 交流 ,当两个人见面,

一个人先开口说话,或以其他方式表示他人的存在,叫做 交流刺激 ,之后,另一个人会说些与

” “

刺激有关的话,或做某些事来反应,称之为 交流反应 。 交流分析 就是检查这些交流的方法
—我对你做某事,你回报我某事,同时也决定人类会以多重天性(“

” “

” “

父母 、 成人 、 儿童 )中的哪

一部份作反应。利用这 人际沟通分析 的技巧,了解自己和别人交往时所用的 自我状态 后,如

果对这关系感到不满,可以下定决心,自由选择,将 自我 从这一种状态改变到另一种状态,谋

 

求改善人际关系。

在沟通培训中运用 P-A-C”

 

理论有以下优点:

能够清楚地判断沟通所处的状态,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下去或立即中断。通过判定对方处于 父

母、儿童、成人 的哪一种状态,自己现处于何种状态,可以准确快速地把握沟通过程。如果对方不

讲道理,听不进任何话,是因为他们正好处于 父母 的批评状态或者 儿童 的感受状态。如果他

们的状态不能及时调整,这个沟通进行下去的意义不大。如果自己处于 父母 的教育批评状态,

 

那么这个时候就不适合与那些比较自我的员工进行沟通。

能够清楚解释沟通顺畅与否的原因。 P-A-C

” “

” “

理论 用 交叉交流 和 互补式交流 两大原则来分析沟

通。 交叉交流 会造成交流停顿,而 互补式交流 在理论上是可以永远继续下去的。判断对方和自

 

己处于什么人格状态很容易,根据判断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也很容易。

能够让学员产生了解其它同事的巨大兴趣。了解他人对于其人格各部分状况的认识很重要,有助

于同事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理解。 P-A-C

理论 提倡极大的包容,包容能形成融洽的关系,融洽

 

的关系是良好沟通进行的必要条件。

能够判断一个企业整体沟通文化,这对于个人选择企业或者企业选择个人都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如果一个企业强调层级关系和服从,那么这个企业提倡的是 父母 儿童 型沟通,这不大适合喜

欢创新、独立思考的人。一个经常处于 父母 型人格中的人,也不适合进入提倡 成人 成人 型沟
通的强调理性、数据、交流和思考力的公司。在与一家韩资企业进行的交流活动中,他们的招聘经

理在培训现场分析了企业的沟通文化,从高层领导普遍的 父母 儿童 型沟通方式中判断出他们

的沟通文化,据此修改了原来的人员胜任模型,并在新员工辅导期内加入了 父母 儿童 型沟通

 

的训练内容。

有效地解决了聆听中的问题。影响聆听的最大问题是不专心。 P-A-C

理论 有效地解释了我们走神

的原因是我们重回过去,是因为 父母 或者 儿童 状态的出现,而 成人 状态是可以发现这些问

 

题,并用追踪法不断训练自己活在当下。

能让学员对沟通方面的问题认识更清楚,确认需要改正的地方,寻找正确的改正方法。 P-A-C 理

 

论 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待自身,寻找出人际交往中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