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图书馆

五十万卷楼 。这间有名的私人藏书楼,是莫伯治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在那里,

他可以读到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等众多典籍,日积月累,莫伯治受到传统文化的深深浸

 

染。   莫伯治十多岁时,父亲去世,在当地慈善机构明伦堂的资助下,他离开东莞前

往广州念书。高中毕业时, 科学救国 的口号鼓舞着众多热血青年的心,莫伯治选读了理
科,进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他开始所学的并不是建筑设计,但大学期间他
像海绵一样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他特别爱读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的文章,爱
读中国传统建筑经典图书《营造学社汇刊》,这些都使他扩大了审美和思考的视野。

   1936 年,莫伯治从中山大学毕业。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他积极投身
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活动中。当时,莫伯治奔走在西南云贵高原、四川等地,参加抢修道路

 

桥梁、修建铁路和机场,这些为其后来转向建筑创作做了工程实践方面的准备。  直到
上个世纪 50 年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年近 40 岁的莫伯治和夏昌世先生到各个地方对
岭南庭园和民间建筑展开调研,开始从土木工程向建筑设计与创作转型。

   著名的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与莫伯治是20 多年的同行好友。他认为,
莫伯治的转型并不是偶然,他具有一般建筑师并不一定具有的传统文化底子,加上他知
识基础深厚,知识面广,善于学习,不断拓宽视野,这使本来学土木工程的他在转向建
筑设计后得心应手,深深领悟岭南建筑的精髓,并发扬光大。

 

 

成名: 园林酒家 一鸣惊人

   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现在北园酒家所在的地方叫云泉山馆,老房子经历多年风雨
侵袭,破败不堪。1957 年,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设计,用地范围扩展,除服务一
般市民外,还要求可以用于招待华侨和海外贵宾,此外,造价必须低于国家指标。在当时
广州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莫伯治主持北园酒家的设计工作。他认真考虑了各种方案,最
后决定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采用深远曲折的综合式内院布局。至于工艺建筑材料,

他作出一个决定:到民间去 采集 。

   莫伯治当时先后十多次到珠三角的农村收集流落在旧建筑材料店的废料,并将其运
回广州加工整理。为了使这些旧料能改造为最佳的建筑造型和结构,莫伯治经常到现场与

老技工一起商量研究。因此,当我们现在惊叹北园酒家旧 满洲窗 上套色玻璃蚀刻的精美、
 红木镂花屏风的典雅、楼梯扶手镶边的雅致时,也许想不到它们全部由民间的旧料、废料
改造或加工而成。并且,向民间收购,价格较低,当时红木旧料价格每斤不过几元,与木
柴差不多;套色玻璃蚀刻也只是 2 元~5 元,比一般杉木门窗还要便宜,因此,北园酒家
建筑总造价每平方米只用 60 元,比当时中央规定的指标低。

   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有段小插曲:当时,有人对这种设计作出批评,认为它太古老、
太浪费;有人顶不住这种舆论压力,要将它拆掉重盖。当时主持城建工作的广州市副市长
林西则坚决主张继续施工。没有当时广州市领导的开明和支持,北园酒家及莫伯治后来的
一些作品就无法面世。

   北园酒家融合了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风格清新,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莫伯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