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和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是,张永和见过父辈建筑师的付出,也见过他们受过的灾难。张
开济设计友谊宾馆,屋顶是秃的没弄完,因为当时有人批判他这么设计太浪费,这是张
开济第一次受批判。第二次受批判则是人们质问他,为什么不坚持,怎么留个秃屋顶?
    “

都是政治。张永和说。提到父亲那一代的建筑师们,梁思成、陈占祥、华揽洪,张永和

觉得大家对他们了解得还是太少: 媒体都知道梁思成,不知道建设新北京的梁陈方案是

他和陈占祥一起做的。 因为政治,父辈建筑师们职业生涯都不算长,还有各种奇怪的阻
碍,但是张永和佩服老先生们还能有这么多贡献。
    

张永和最近在做的项目也跟父辈们的历史有关: 建川博物馆十年大事记馆 1966-

1976”,名字很复杂,几经更改最终确定。
  建川博物馆群落在成都大邑县的安仁古镇,由商人樊建川创办,在镇上盖了 20 多个

和历史有关的博物馆。张永和的 非常建筑 受邀设计 文革 时期相关物品的纪念馆。这个

” “

馆一开始叫 文革海报馆 ,后来改叫 文革主题馆 ,最后变成了 十年大事记馆 。 反正

中国的事儿吧,就老变。 张永和说。
  在安仁的 20 多个纪念馆中,张永和接受的这座馆工期最长、修改最多、造价最高。这

座纪念馆的外形酷似一座桥,寓意是 从痛苦的此岸通往幸福的彼岸 。屋顶上是个广场,

预备放一些 文革烈士 的塑像。建筑通体则是竹简文身。张永和对这个建筑的想法是: 用

粗野的戏剧性,创造一个环境,让人们回到 文革 时期。

  张永和问了身边的年轻人,发现他们都不太了解过去: 上世纪 80 年代生的那些,

都不太知道 文革 怎么回事。我说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你们盖的,去看看当年的历史吧。

拍微电影的文艺中年

  张永和 不务正业 的时候挺多。除了建筑和其他设计之外,他还写剧本、出书、拍微电

影,花样百出。十年大事记馆 差不多完工之后,张永和拍了个微电影《影捉影》,自己策
划撰写了脚本,其余的都找专业团队制作。影片从安仁的纪念馆开始,回顾了张永和的作

品: 8 月初开拍,投入很大。电影一开始是在安仁博物馆大桥,只在桥上取景,然后用
蒙太奇接到二分宅,然后由南京玻璃钢宅接到上海龙华,再接到上海朱家角,最后回到

安仁桥底。 张永和前几年出书《作文本》,内行买来看他怎么搞设计,外行买来看他的文
字和奇思妙想,顺便看看建筑师到底怎么构思的。

  张永和自称兴趣广泛: 我年轻的时候是文艺青年,北京长大,爱看京剧,喜欢美术,
偶然学了建筑,然后接触了其他艺术,只要是视觉艺术,我都很难拒绝。我有几个特别精
通的事:服装设计、电影(上世纪 60 年代法国)、小说,我对中国的东西其实不太懂,但

是我喜欢就会做。
  张永和学生时代有个南非老师,给他推荐了一部爱尔兰小说,福兰·奥布莱恩的《第

三个警察》,说 二战 之后的都柏林,警察局有财务问题只好搬到了另一幢建筑的一米宽
夹墙中;自行车是警察装备的一部分,都柏林的路特别颠簸,警察骑车一路颠,自行车
分子震动进了人屁股,人分子进了自行车,他们就变成了半人半自行车,被关进了警察
局的地下室。身为建筑师的张永和就老琢磨,有没有可能真的有这种结构的警察局。他按
照自己的想象和书中的描述画了图,做了建筑模型,模型后来就变成了成都双年展的一
个装置。
  张永和老想着这个奇怪的故事,书里没写给警察局夹墙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张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