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自己转丢了。

  二奇:村里有座圆形 土楼  石壁内设有 传声器

   洪坑古村落堪称是漳州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一位游客在观看后如是感叹。而
事实也的确如此,里面藏着不少瑰宝。

  在洪坑村的座座古厝之间,有一座不怎么起眼的小房子,它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只

有老人们才知道这里有一块刻于清康熙年间的石碑嵌在古老的墙壁里。这块名为 鸿湖社

会禁牌 的石碑,把我们带进了明末清初的文明社会。据漳州市文物部门介绍,这是漳州
最早的乡规民约石碑,碑上所写的不许犯尊欺弱、窃取物件,不许架棚作厕、起盖小屋等
条文,直到今天还很适用。

  村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座被村民们称为 圆楼 的小小城堡。老人们在那里晾柴,孩子

们在那里嬉戏,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这座 圆楼 的历史。几经改建和修复,它才成为今天村

民口中的 圆楼 和来访者眼中的 鸿湖乐居 。

   鸿湖乐居 有点像漳州本地的民风建筑――土楼,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用条石与青砖
建成。据史料记载,此楼原为唐代戍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 “

, 开漳圣王 陈元

光曾为其赋诗曰 戍楼西北梦泉山,十载干戈暑又寒 。洪坑始祖戴从宣从墨溪迁居于此,
于康熙辛亥五年(1721 年)

将其改建为民居,楼门门额石匾书 鸿湖乐居 ,右款 康熙六十

年季冬吉旦书 。楼场坪为八卦形石埕,直径约 18 米,石埕中央有八角形水井一口。楼内
一楼梯共用,二楼、三楼有通廊可通各房间。

  今年 81

岁的金莲阿婆是 洪湖乐居 里目前最老的居民了。阿婆回忆,小时候和同伴

喜欢在这里捉迷藏,因为各层各户有廊桥互通,捉迷藏时很难找到。楼里有一口八角水井,
大家共用,妇女洗菜做饭或洗衣服时凑在井旁,拉着家长里短,笑语不断,其乐融融。

   农村经常有偷盗,可是圆楼里却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阿婆自豪地说: 我们有秘

密武器。 原来,圆楼每户人家二楼房间留有枪眼,这些枪眼外口径小,内口径大,又可

用作 喇叭 ,当夜里楼门紧闭,只要一听到外面有个风吹草动,在家的汉子马上出去看
个究竟。

  据圆楼里的老戴说,圆楼正中央的这口八卦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村庄遭到威
胁时,村民们可以聚集在圆楼之内,关上坚固的大门。只要备齐粮食,单凭这口井也可以
数月生活得从容不迫。

  一个建筑在石壁之内的传声器,一口别具匠心的水井,让人不得不惊叹先辈的智慧
和在危难关头的生存艺术。

  遗憾的是,原先 18

户人家的 大杂院 里,如今只剩下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些房

间已经塌陷,横七竖八的房梁搁在墙上,镂空的窗棂摇摇欲坠,屋里长满野草,楼背的
墙上,不知何时长起了一株七八米高的榕树,攀砖绝壁附在墙上,连居住里面的老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