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园林的建造正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居山四法: “树无行次, 石无位置, 屋无宏肆, 

” 

心无机事 的

 

理想园居环境。

    而在审美情趣上,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 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美, 而是更加追求意境美。
“片山多致, 

寸石生情 , 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 情景交融, 借景物窥见自我的最深

心灵的反映, 

从而使景物富有诗情画意与深刻哲理。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构 , 无论

是对于诗词、绘画、音乐, 还是对于园林乃至盆景的创作来说, 都能赋予灵魂, 灌注生气, 化
景物为情思, 变心态为画面, 使作品近而不浮, 远而不尽, 意象含蓄, 情致深蕴, 从而以其特
殊的美的魅力, 引人入胜, 

耐人寻思。 ⒓.是否强调审美意境的创造, 是中国园林和西方园

 

林、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重要的区别之一。

     中国园林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一条联系的纽带, 

遵循 天人合一 的哲学理念, 表现了人和

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二 西方园林艺术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园林建筑作为最重要的文化
载体之一, 自然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传教士到中国, 首先在传教地建立教堂。据档
案记载, 康熙时期全国各地的新旧教堂多达 30 座, 分布于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福建、江
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份 13.

——

。北京宣武门教堂

南堂, 是汤若望在顺

治七年(1650 年) 春, 依中国式建筑风格建造的,  “

但 堂牖器饰

亭池台榭

? ?

, 式仿西洋, 极其

工巧 。并设有喷水池, “左池水上高三四尺, 石池水四道, 

上喷高四五尺 14.。教堂内的建筑

装饰和喷水池带有西洋园林的特点。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 , 徐日升与闵明我将其改建成

 

欧式。

1. 

 

私家园林艺术中的异质文化因子。

     明清之际的江南私家园林受到西洋建筑的影响, 在建筑小品的装饰和细部做法上模仿
西方园林, 

 

如西式的石栏杆、西洋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西洋异质文化因子悄然出现。

据袁祖志所写《随园琐记》中记载清代文人袁枚在南京的随园, “‘

书仓 之东厢曰 琉璃世界 , 

为室二重, 窗嵌西洋五色玻璃, 光怪陆离, 

目迷心醉 15  

   

扬州的 江园 , 江方伯建于乾隆年间,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 改为官园。园中有一幢五间

的敞厅, 

乾隆皇帝赐名曰 怡性堂 , “堂左构子舍, 

仿泰西营造法 bq。堂前敞后荫, 两面夹山, 

“左靠山仿西洋人制法, 

前设栏楣 , 模仿意大利山地别墅园的逐层平台及大台阶的做法, 

“构深屋, 望之如数十百千层, 一旋一折, 目眩足惧, 唯闻钟声, 令人依声而转。盖室之中设自
鸣钟, 屋一折则钟一鸣, 关捩与折相应。外画山河海屿, 海洋道路。对面设影灯, 用玻璃镜取
屋内所画影。上开天窗盈尺, 令天光云影相摩荡, 兼以日月之光射之, 

晶耀绝伦 16.。这是模

仿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巴洛克式建筑的所谓 连列厅 以及用大镜子以扩大室内空间的 镜

厅 做法。

   

扬州的 黄园 , 为黄氏别墅,  “

与 江园 相接。其中三层楼房的 澄碧堂 是模仿广州欧式建

筑十三行的建筑立面, 大量使用西洋建筑中的玻璃装饰, 

玲珑剔透。 盖西洋人好碧,广州十

三行有碧堂。其制皆以连房广厦, 蔽日透月为工。是堂效其制, 

故名澄碧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