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天津有一座佛照楼,清光绪十年(1884 年)刊行的《津门杂记》中就提到过它,并且这
座百年前的老建筑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 67 和 69 回中,两次提到过天津
的佛照楼。

   恰好伯述因为畅怀往上海去了,许久并未来京,今年收的京版货不少,也要到上海
去,于是约定同行。雇了长车,我在张家湾、河西务两处也并不耽搁,不过稍为查检查检

”“

便了。一直到了天津,仍在佛照楼住下。 呕吐更甚。足足闹了一夜一天,方才略略宁静。
及至船到了天津,我便起岸,搬到紫竹林佛照楼客栈里,拣了一间住房,安置好行李。歇

息了一会,便带了述农给我的信,雇了一辆东洋车,到三岔河水师营去访文杏农。

  在他的另一部小说《恨海》的第三回以及第六回中,也曾提到过主人公住宿佛照楼的
情景。

  这里所说的佛照楼客栈,也叫佛照楼旅馆,在原法租界 4 号路(今哈尔滨道 48 号居民
大院)

。据《天津市和平区地名志》载, 佛照楼坐北向南,三间门面,长长院子,砖木结构

二层转圈楼房,院中有封闭式带天窗的罩棚,有 20 多间客房。门前上方悬挂刘萝扬书写

的佛照楼旅馆金字招牌。

  另据吴趼人《恨海》, 佛照楼客栈是广东人所开,十分宽大。凡是富商显宦,路过天

津,都向那里投止。广东人自不消说,除了他家,再也不向别家歇宿的了。

  佛照楼与许多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

  据史载,1894 年 6 月,孙中山从上海乘船北上来津,在法租界紫竹林码头登岸,下
榻地点便是佛照楼。1919 年 3 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毛泽东,来津送别赴法国
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时,也曾到此驻留。

  1929 年 1 月 10 日,周恩来、刘少奇、陈潭秋、郭宗鉴、韩连会、张兆丰等人,在佛照楼
旅馆二楼召开了顺直省委首次常委会,从此,我党在北方有了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为
在北方展开革命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津门李公楼

  李公楼位于河东区西北部,地处河东区石墙子大街和新开路之间,有前、中、后三条

“ ”

街。与它毗邻,有李家台、郭庄子、李地大街、凤林村、复兴庄等,在河东一带多以 庄 、
“ ”

“ ”

村 为地名,独有这一 楼 不同寻常。

  据传,清道光年间,海河东岸今卷烟厂附近,盐坨地劳工聚集于此渐渐成村,开始

有人家落户。那时叫李公楼村,又名太平村。最初在今六纬路、十经路一带,立有牌坊 李

公楼 。清末,有不少开买卖的、混洋行的、干海关的富人选此落户,出现了一些青堂瓦舍

的四合院。赋闲京官马亮彩在中街修建了 官立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