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顺着他的手向东望去,脚下的椒江在更远处汇入了东海。有这样良好的地理位置,不难
想见,作为港口城市的椒江在历史上一定是商贾云集、贸易流转不息的。而且,即便是在
台州这并不光鲜亮丽的二线城市,即便是在仅占台州一隅的椒江区,这段满载繁华的历
史都不难寻觅,每一个身在椒江的人,都能够从那条连接着港埠与老城的商业街中觅得
不少光阴的痕迹和历史的荣耀。

——“

那条街,旧时叫 北新椒街 ,如今则有个更通俗贴切的名字

海门老街 。

    

 

有形建筑 无声历史

  从海门港往海门老街走,陪同我的除了李局长,还有椒江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金立新

老师,他在椒江扎根了近二十多年,对椒江近来的发展了如指掌。 我们脚下走的这条路 ,
本来是一条河流,以前的椒江区内小河纵横,运输货物也以水路为主。如今城市发展,汽
车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河流被填做了一条条柏油马路,临水的民居,也演变成了住

宅楼。

  沧海变桑田,海门老街似乎依旧如昔。刻着 海门老街 四个大字的仿古大牌楼尽管有
些突兀,却无损老街的风雅。信步走入青石板铺就的老街,白墙黑瓦,红灯笼木格子窗,
四合的院落,雕人绘彩的墙头,镂花象头的椽柱在我眼前渐次出现,清冷的街道上,黑
狗安然地趴在门前打着盹,恍惚之间,仿若瞬间穿越,置身民国初年。

  彼时的椒江很是惹眼,客货轮频繁往来于上海、宁波、温州、福建等地,四座码头、五
座道头上都终日上演着忙碌的贸易生活。靠近码头的振市街、东升街、北新街等地,食肆客
栈鳞次栉比,商店钱庄星罗棋布,共同形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商业区,每天都有大量物

……

资在这里集散,椒江也因此获得了 小上海 的美誉

  凝聚如斯历史的老街其实并不长,200 余米而已,可走起来却很耗功夫,因为即便
是不经意的一瞥,也常常会有什么细节让你的目光停留许久。沿街店铺多为砖木结构商住
楼,两层为主,也有少量是三层的,楼下为商店,楼上做住宅,步入楼内,会发现楼体

后部还有与后街相通的仓储,但在楼外根本不会发现,也算是 大隐隐于市 了。

  街内下雨容易积水,建筑底部多砌有石台基,屋顶多为檩条上铺油毡稻草泥苫背,
再挂小灰瓦,典型的普通民居做法。店铺立面的斜撑和木窗的雕刻却相当精美,花卉、瑞
兽是常用的图案,偶尔也会有仙人故事。讲究一点的人家,还把斜撑做成了充满力度的弓
字形。有的楼房二层出挑一些,梁头做成象首,象鼻的弯曲相当逼真。

  老街两侧探出的街巷里,是一座座三合院,外墙多为青砖砌空斗墙,底部垒有毛石
做墙基。砌成内凹的八字形门斗上,是细腻的线脚和装饰图案,其中不乏欧式以及欧亚混
合式的纹样。步入合院,檐柱宛如梭柱,式样、形制都透着古意,檐下的斗拱和月梁上是
细致入微的雕刻。我最初进的一个院子,房屋是硬山顶,屋脊两端有起翘,后来还见到了
将山墙做成观音兜或者华丽的曲线形的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