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旧建筑是承载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它必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种物质空间环境
从一方面看它可以以其具体的形象而激发起人们的美感,但是超越于这种形象之外,它
还可以使人联想到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以及他们的各种生活形态。譬如上海的石窟门建
筑,只要人们身临其境,便依稀地联想老上海那种充满生活情调的画面。

  3.2.4 时空性与地域性

  旧建筑造型的时空性与地域性使其具有独特的风貌。首先,由于旧建筑在特定的时空
条件下反映了人们的居住心理、行为特点,才使得旧建筑在空间环境建构中表现出历史文
化情感的意义;其次,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不仅是旧建筑空间环境具有识别性特征的基
础,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心理认同和价值观念。区别于其他事物,旧
建筑有其鲜明的生态与美学的双重特征。改造作为动态重组过程,应透过旧建筑原有价值
的复现,进行生态话语环境下的审美构形,从而表现出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
应性的生态美学特征。对生态语境下旧建筑改造的审美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人们了解
国内旧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4 旧建筑改造的美学新原则

  4.1 多样性原则

  旧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美学本身大多强调多样统一,即形式构成、虚
实关系、材料与色彩等方面的多样统一。在旧建筑改造审美观念上,必须强调旧建筑改造
美学作为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其构成也必须具有文化种类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审美系统
的多层次性、审美功能的多元性、审美情趣的多元性、审美信息的丰富性、审美时空的复杂

”  “ 

性以及审美理想的多维性。因此,它反对文化单一化和文化趋同。 整旧如旧 、 整旧如

” 

新 都背离了改造的初衷。上海新天地广场 新旧分明 的多样性,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因
素。

  4.2 有序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中,审美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结构。它由环境系统、文化系统、经济系统以
及技术支持系统等组成,形成相互关联、不同等级的审美子系统,这种结构是有序的,表
现了它的组织性;不同组织层次的美学关联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功能的有序性以及结构
与功能的整体性。这要求人们跳出线性思维,进入整体思考,全面协调与建筑相关的各个
元素。

  4.3 动态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的循环运动是其基本特征。通过循环使环境资源转化和再生,进而使整个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维持和发展。审美系统的生命力也在于发展与运动。因此,强
调在生态语境中,运用跨文化交流手段,在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交融中,形成新的基于生
态的价值观与审美体系,使建筑与城市在新陈代谢中,保持永恒的生命力。这要求人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