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三.等高线
1.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是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变化的形态,

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图,设有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 50 
m,水位每退 5 m,则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的等高线,其相应高程为 45 m、40 
m、35 m。将地面各交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从而得到一簇表现山
头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等高线。所以我们得到等高线的定义:地面上高程相
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貌;反之,选择过小,等

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下表选用等高距。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按上表选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同一幅图只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的高程
应为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细实线描绘;为了读
图方便,高程为 5 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称为计曲线;在基
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出地面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用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
等高线,称为间曲线;更加细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高
线,称为助曲线。

2.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
地貌形态繁多,但主要由一些典型地貌的不同组合而成。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关键

在于掌握等高线表达典型地貌的特征。典型地貌有:

  

山头和洼地(盆地) 如书图 7-5、7-6 分别表示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其特征等高

线表现为一组闭合曲线。

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或洼地可采用高程注记或示坡线的方法。高程注记可在最高点或

最低点上注记高程,或通过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确定山头(或高处);示坡线是
从等高线起向下坡方向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
周低。由内向外为下坡,故为山头或山丘;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中间低,四周高,
由外向内为下坡,故为洼地或盆地。

  

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又称分水线。

山谷是沿着一方向延伸的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又
称集水线。

山脊线和山谷线是显示地貌基本轮廓的线,统称为地性线,它在测图和用图中都有

重要作用。

  

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低凹部位呈马鞍形的地貌。鞍部( K 点处)俗称垭口,

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的会合处,等高线由一对山脊和一对山谷的等高线组成。

  

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 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悬崖是上部突

出中间凹进的地貌。

3.等高线的特性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可得出等高线的特性:

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
b.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

地形类别

             

       

1

:

500

1

:

1 000

1

:

2000

1

:

5 000

平地

0.5 m

0.5 m

1 m

2 m

等高距为 0.5 

m 时,特征点高

程可注至 cm,其

余均为注至 dm。

丘陵

0.5 m

1 m

2 m

5 m

山地

1 m

1 m

2 m

5 m

图 8-4  等高线原

H=45

H=40

H=35

45

40

35

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