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只需保证两点即可:
  

1。本标段内各导线点相对位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任意取四点假设为两条已知边,两

条边之间的点进行联测满足规范要求。
  

2。和相邻标段的起始边能闭合。只要满足这两点,那么在本标段内,导线系统是一个精

密的整体,从而放出的路线也是光滑,顺接的。然后又能和相邻标段闭合,这样,

 每个标

段的精密的导线系统和其他标段精密的导线系统可以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导线
整体系统。不要去想导线的绝对坐标如何,因为没有已知点,你永远无法证明绝对坐标的正
确性。
  

  理解了上面的含义,在进行导线复测和加密时,就不必把整个标段的导线作为一条

导线来测。因为导线太长,导线点太多的话,只要中间某些点出现测角的稍微大点的误差,
就会使得整条长导线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和设计成果之间较大的误差,而且难以查
出错误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个标段看成若干个小标段,以

6-7 个导线点为一组,组

和组之间设一条公共边,这样,某点的测角误差只会影响本组,不但导线成果精度高,而
且容易查出错误所在。这样,外业测量精度不变,却不会发生长导线误差过大的情况。
  

  水准点的布设原则上是讲究规范,严密的,对于某些大型国企尤其如此。但是,施工

单位的人手通常不足,况且本人不喜欢做无用功。我们完全可以在规范的基础上变通。比如,
在路基施工中,中间的高程要求是极低的,全站仪粗测就够了。再比如,在山区施工中,你
去将设计院在高山的点引下来,站数多得吓人,而且往往徒劳无功,因为站数越多,出错
的可能越大。那么,我就假设在一条复杂的山区公路中,如何进行水准点总体布设的规划呢?

  

  首先,布设我肯定是以全站仪为主的,但要用水准仪辅助,工作以后我基本就没用

过水准仪去进行全线联测,工作量太大了,相比工作量带来的那点精度没太大意义。
  第一步,将导线联测和水准联测合为一体,用全站仪测水准,需要注意的环节是:

 水

准气泡的精确调平,这一点极为重要,要最大限度的调平,最好是仪器有电子水泡的。
  仪器的严密踩实。不但要锁死脚架,地面也要踩实。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

1。6 米,用

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
  第四。视线位置和棱镜螺丝中心重合,有时距离较远的时候,可能棱镜边的螺丝中心看
不清,这时可以叫对方用一只笔点在螺丝中心,用视线去切分笔即可。
  第五,对向观测。一定要对向观测。
  第六,尽量在天气阴的时候。不过在工地上难以保证,我就经常出太阳测,但是因为前
五个环节把握的好,影响也不是很大。
只要把每个环节都把牢,最后的成果一般是让人满意的,本人测过的若干工地,其结果和
设计成果几乎相差无几。而它的工作量相比水准仪测量来说,又何止是十分之一。
第二步

 当初始水准点具备后,要做的线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于控制地位的是桥,刚开

工时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么,规划
方法就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到桥头,此时,再用水准仪将打下来的转点进行细部
加密。桥和桥之间的路基由这些转点控制。此时,转点已在工地现场,水准仪加密工作量很
小。这个方法的原理和导线复测是一样的,不要担心转点的绝对高程,关键是:标段内部的
转点之间能衔接,整个导线系统的高程和相邻标段能衔接。
  由于转点都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下来的,只要做好我说的六个环节,转点之间的高
程衔接不成问题,尤其是从一个导线点打下来的两个转点。而且,转点之间还可以用水准仪
来验证,验证的工作量也并不大。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可以随时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
点下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