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平面控制

 

我国常用的平面坐标系有:

1)1954 年北京坐标系

该坐标系是通过与原苏联

1942 年坐标系联测而建立的。是苏联 1942 年坐标系的延伸,其原点不在北京,而在苏

联普尔科沃。

2)1980 年西安坐标系

1978 年 4

月召开的 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 上决定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称为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大

地原点设在西安西北的永乐镇,简称西安原点。

3)新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将全国大地网整体平差的结果整体换算到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上,形成一个新的坐标系,称为新

1954 年北京坐标

系。该坐标系与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轴定向基准相同,网的点位精度相同。

4)WGS84 坐标系

GPS 定位中,定位结果属于 WGS-84 坐标系。该坐标系是使用了更高精度的 VLBL、SLR 等成果而建立的。坐标

系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Z 轴指向 BIH1984.0 协议地极(CTP)。

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根据测量工作需要,在测区内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形成平面
控制网。通过观测各点间的水平角及边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控制点的坐标。平面控制网的主要布设形式有三角
网(图

9)和导线网(图 10-1、图 10-2)两种形式。

 

9  三角控制网示意图

三角网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布设形式,故亦称国家三角网。导线网常用于工程建设中控制网点的加密。导线
网又可分为闭合导线、附和导线和支导线(因缺少校核条件而不常用)三种布设形式。
    

10-1 

                  

闭合导线示意图

10-2 附合导线示意图

导线的坐标计算:
首先,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下述左

/右角公式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前=  后+β 左±180°(左角公式)

 前=  后-β 右±180°(右角公式)

α 前是导线点的前进边方位角,α 后导线点的后边方位角 β 左是指所测水平角位于导线前进边的左侧,β 左是指所
测水平角位于导线前进边的右侧。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检核无误后,按下式进行坐标增量的计算。
△X=Dcos  
△Y=Dsin  
最后进行坐标的推算。
X 前=X 后+△X

Y 前=Y 后+△Y

 

第四节 地形测绘及数字测图
地形测绘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
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控制测量前面已经有过介绍,下面主要介绍地形碎部
测量。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地物特征点、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
   图 11
在以前没有全站仪的情况下,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按所
用仪器不同,有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测图法、经纬仪(配合轻便展点工具)测图法等。它们的
作业过程基本相同。测图前将绘图纸或聚酯薄膜固定在测图板上,在图纸上绘出坐标格网,展绘出图廓点和所有
控制点,经检核确认点位正确后进行测图。测图时,用测图板上已展绘的控制点或临时测定的点作为测站,在测
站上安置整平平板仪并定向,然后用望远镜照准碎部点,通过测站点的直尺边即为指向碎部点的方向线,再用视
距测量方法测定测站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按测图比例尺沿直尺边沿自测站截取相应长,即碎部点在图上
的平面位置,并在点旁注记高程。这样逐站边测边绘,即可测绘出地形图(图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站仪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图已经成为地形测绘发展的主流趋势。已经日益广泛
的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测量仪器的输入输出设备,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
采集、输入、编辑、成图、输出、绘图、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测图系统的综合框图如图

11 所示。

 

11  数字测图系统示意图

用全站仪在测站进行数字化测图,称为地面数字测图。
由于用全站仪直接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的精度很高,所以,地面数字测图是几种数字测图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种,
也是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最主要的测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