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四、设备管理综合阶段

体现设备管理综合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

“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

由英国

1971 年提出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

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

1、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

价值工程

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

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
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
的效益。

2、研究设备的

可靠性

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

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
有效利用率的目的。

3、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
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4、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
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
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日本推行的“全员生产维修制”,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的
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它以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要求在生产维修过程中,自始至终
做到优质高产低成本,按时交货,安全生产无公害,操作人员精神饱满。

“全系统”,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
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
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全员参加”,是指上至企业最高领导,下到每位操作人员都参加生产维修活动。

在设备管理综合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建立以操作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实行
重点专门设备管理,避免过剩维修;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
计及分析。

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表现有:

1、设备管理由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化发展。1987 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
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使设备管理达到

“四化”有了方向和依据。

2、由设备定期大小修、按期按时检修,向预知检修、按需检修发展。状态监测技术、网络技术、
计算机辅助管理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