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表 1 两组治疗前
后红细胞变化比较

[n=23,M(Q)]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变化的比较[n=23,M(Q)]注:与治疗

前比较,

*P<0.05,**P<0.01

  

2.4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疼痛、黑便、拒绝服药等,只要服
药期间患儿有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症状即予记录,结果发现试验组治疗期间有

6 例患儿

(26.1%)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 19 例(82.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 讨论

  

IDA 是因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同时使

许多含铁酶的活性降低而影响器官功能。铁剂是治疗

IDA 的特效药,传统使用的硫酸亚铁

以每次

2 mg/kg,每天 3 次的治疗,由于其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如本研究对照组的

82.6%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儿常常难以接受。

  

Viteri 等[4]在研究大鼠铁代谢的基础上提出所谓“黏膜阻滞学说”,认为小肠黏膜细胞需

2~3 d 更换一次,肠黏膜上皮细胞不能吸收每日所补充的治疗剂量的铁,黏膜上皮的阻碍
作用使铁剂滞留在黏膜细胞内,必须等待这些细胞更新才能得以保证铁的吸收,因而对高
剂量铁吸收的阻滞作用可持续

3 d,肠黏膜细胞有接受或拒绝吸收铁的作用,其调节铁的重

要因素是铁蛋白,在铁吸收过程中,肠黏膜细胞内产生的铁蛋白是铁吸收的阻滞剂,当肠
黏膜中铁蛋白的含量高时,肠腔中的

2 价铁离子与肠黏膜细胞内 3 价铁离子处于动态平衡,

铁的吸收将会停止,只有在肠黏膜细胞中铁蛋白的含量降低,即肠黏膜细胞内的

3 价铁离

子极度下降时,肠腔内的

2 价铁离子才会被吸收。而十二指肠黏膜中铁蛋白的溶度在铁摄入

7 h 内达最高点,需 2~5 d 才恢复正常。

  有研究

[5-6]报道对低铁状态或贫血的学龄前儿童,采用间隔补铁(间隔 2~3 d 或周日补

)与每天补铁在改善贫血及铁营养方面效果基本相同。然而,也有人[7]则认为人类并不存

在肠黏膜阻滞作用,当每日补铁时,补铁治疗的前

10 d 铁吸收率是增加的,这是由于这期

间红细胞的前身在骨髓中扩增伴随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增加,而后铁吸收的减少,不应解
释为黏膜细胞的吸收和铁运输进入机体的衰竭,因为此时铁吸收的减少是直接与血红蛋白
浓度的增加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减少有关,所以造红细胞的活动程度才是治疗剂量的铁应
用之后决定铁吸收的主要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人类轻度缺铁性贫血,不管是采用每日补铁,还是间断补铁方
法,治疗效果并没有差别

[8-9],其血红蛋白的反应都是相同的。可这两种补铁方法的不同却

是间断补铁方法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大大降低,儿童服药的依从性大大改善,因
此本研究采用小剂量隔日给药的方法治疗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与
常规补铁方法相同,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显著降低,同时其治疗费用及儿童服药次数
也大大降低,儿童服药的依从性较好。因此小剂量隔日补铁治疗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优于
每日补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