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换至

D′, 而第 2 层低压母联在延时后动作, 使 L 1 母线电源恢复, 此时末级 ATSE 又会

“自复”,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轮不一定必要的“自投、自复” 过程, 在 QF1 电源恢复时这样
的过程又会重复。由于末级转换的负荷单一且容量一般较小,

 转换操作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且对保持负荷供电有利, 合格的 ATSE 也具有足够的电气和机械寿命承受这些转换动作,

 

所以笔者个人认为可允许末级转换此类动作存在,

 既可以忽略末级转换的配合性, 也使问

题简化。
          3. 5 转换层次的选择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各层次电源转换不是孤立的, 不同的断电原因、断电所处层
次的不同,

 对转换的层次选择和要求则不同。不同的转换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 这些

关联要求相互之间应有必要的配合,

 应该有先后顺序, 否则将存在误动作隐患。第 1 ~ 3 层

次正确的转换选择见下表。
         4 解决措施
         按照规范规定, 当市电中断供电时, 发电机组应能自动启动(对自动系统而言),

 

并在

30 s 内向负荷供电。笔者认为, 这个 30 s 时间不应孤立地理解为对发电机动作的时间

要求,

 而应该理解为重要负荷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为解决此问题, 如果在各层次、各电源

点之间相互接取电源状态信号,

 则显然是复杂而不可取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对各层次

的转换依次设定合理的延时,

 令后一层次动作躲过前一层次转换所需的时间,并考虑一定

的时间余量,

 这样即可避免后一层次的误动作。第 1 层次的电源转换或中压母联操作延时

应相对最短;

 第 2 层次低压母联动作延时应适当滞后于第 1 层次的动作时间; 发电机的启

动可比第

2 层次转换略为滞后; 第 3 层次转换动作延时应适当滞后于发电机的启动时间,

 

即须考虑发电机启动过程所需的时间。对最长的延时即第

3 层次转换延时应掌握在 28 ~ 29 s 

以内,

 剩余的 1 ~ 2 s 是考虑末级转换所需的时间。比如可将第 1 层次转换、第 2 层次转换、

发电机启动、第

3 层次转换的动作延时依次整定为 4 s、8 s、10 s、25 s。计时起点即为各自主电

源断电之时,

 整定时长即为判定是否持续性断电的界限。通过 1 ~ 3 层次转换动作时间上的

配合,

 可以有效地排除非持续性断电引起的误动作。只要设定了上述的延时, 同时也解决

“自复”过程的关联性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 在各种情形下 1 ~ 3 层中最多只有一层转换

动作,

 因为上层的“自复” 只会造成下层的非持续性断电, 设定了配合延时则下层不会动

作,

 所以“自复” 时不会影响其它层。对母线或变压器故障的情况, 在故障排除后若采取手

控自动复位,

 对下层的影响与“自复” 相同, 若采取完全手动复位操作, 操作间隔时间超

过所设定的延时时,

 则会导致下层转换误动作。

        5 结束语
       电源转换的上下级配合问题固然存在, 由于第 1 ~ 3 层的转换影响面广, 转换容量大,
 配合性误动作虽不会对系统造成明显损害, 但也会有不利影响,更会损耗设备的使用寿命,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简单的动作延时配合设定, 即可使此类误动作得以避免。在各层次
的转换设备及其控制器选择上,

 应选用技术成熟、功能齐备、延时可调的专用标准化定型产

品,

 建议选用微电脑控制器。这样可使系统更加完善, 运行更加可靠。